联系我们
  • 参会报名:
  • (010)62767249-606
  • 合作咨询:
  • (010)62750097-605
  • 媒体报名:
  • (010)62757216-620
嘉宾演讲
高校评价体制阻碍文化产业师资建设

第四个不适应,科学研究与人才教育基本不适应。

文化产业是一个新兴的部门,文化产业学也是一个比较应用型的学科,但是目前为止,文化产业学科在学术研究整体上处于一个起步阶段,在许多领域里都有深入探讨和应用的空间,但是我们目前在这一块还很不够,所以导致这个学科培养出来的人才在创新能力方面还不够。

因此我们提出在文化产业管理学科建设上专业人才培养上还有一些改进的地方,具体而言有这六个方面。

第一,宏观上有待进一步梳理思路,教学上有待进一步的规范设置。目前我们知道各个高校在培养方案上都是各自为战的战国时代,我们在这个会议上有篇老师的文章具体讲了这个问题。彼此之间的合作不够深入,教学计划的内在逻辑不够连贯,教学计划的合理性和延续性都有待进一步的加强。教材建设上都依赖于各个高校任课老师的单打独斗,全国缺乏内容规范、权威性强的统编教材,有些课程甚至连基本的教材也没有。

第二,专业定位上需要进一步明确,我们感觉到在这个专业定位上应该进一步明确,目前各个高校在培养目标方面都不一致,有的是培养宏观的人才,有些是侧重于一些应用型的人才。这个希望能够通过一些重要的课题把这个专业方向进一步做一个明确的定位。

第三,教学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目前,教学管理方面存在的普遍问题是: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系统不完善,运行过程不畅通,重规范轻创新等。尤其是有些院校的文化产业专业归属问题值得探讨。有的归属于管理学院,有的归属于文学院,有的归属历史文化学院,有的归属新闻传播学院等等。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办学还要快速脱离传统专业的束缚,尤其是中文、历史这样的传统专业,它们办学的历史比较长,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经验丰富,科研成果显著,但同时也对新兴的专业存在着一些问题,我们认为需要在这个管理上尽快有一些新的措施。

第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不足是我们文化产业专业发展的瓶颈,这个瓶颈我感觉到目前而言我们教师队伍当中主要还是缺乏一些双师型的教育,这个比例很低,大部分教师是从其他传统的专业转移到这个领域的。还有一部分来自于实践的一线,有些高校在办专业的过程中实际准备不足,师资力量欠缺,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我们学校当时在解决教师队伍的过程当中,我们是聘请了武汉地区在这个领域里面做得比较好的一些专家到我们学校来上课。比方说今天在座的王国华教授,他当时在武汉理工大学工作,同时也有很多长期在海外工作,在上市公司工作,有行政工作的经验。傅才武老师我们当时也聘请到华师工作,也是有长期行政工作的经验,他们的加盟弥补了我们在双师型教育方面的一些不足。

第五,加强实践环节。目前文化产业管理本科专业的教育强调文化产业的理论学习,在这个方面我们感觉到实践的环节是非常地欠缺,因此我们提出来要加强实践的环节以及专业实习。这个和第六个方面是联系在一起的,这个方面是文化产业领域里非常薄弱的。刚才我讲这个和有些城市文化产业的发展,这样一些实习机构不多有关系。但是我觉得要使得我们这个专业的人才能够学有所用,必须要加强实习,专业学习这个环节。

我觉得在这六个方面我们能够有效地,有针对性地做一些改进,我相信我们文化产业这个人才培养工作应该在短期内可以上一个台阶。谢谢大家。

Back  [1] [2] 

地址:北京大学静园一院213室  邮箱:fici@fici.org.cn  京ICP备10033765号  管理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