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片介绍
曾几何时,一出名为《天下第一楼》的话剧在北京人艺的舞台上演得轰轰烈烈,幕落的第二天两个名字开始红遍京城的大街小巷,一个是编剧何冀平,一个就是北京烤鸭。
北京烤鸭作为老北京的一道特色吃食,从选材、烤制到食用过程,步步精致考究。与其说它是一道纯粹的佳肴,不如说是一项吃的艺术。北京烤鸭选用北京填鸭为主要原料,分挂炉和焖炉两种烤制方法烘焙而成,食用时有四大讲究,一为季节,冬、春、秋三季最宜;二为片法,要在鸭脯凹塌前及时下刀,每只鸭120片左右为度,可先皮后肉,也可片片连皮带肉;三为佐料,最常见的是甜面酱加葱段,再配黄瓜条或青萝卜条,或者是蒜泥加酱油,也可配黄瓜条或青萝卜条,而以白糖为主的口味偏甜,较为适合女性和孩童。四为佐食,荷叶饼和芝麻烧饼。
北京烤鸭从观赏到食用都堪称一绝。刚出炉时金黄油亮、浓汁欲滴,装盘后外焦里嫩、香气扑鼻,入口酥香爽滑、回味无穷。它独一无二的用料、烹制和刀工不仅令国人拍案叫绝,更是远播海内外,成为中华传统饮食文化中为人津津乐道的佳话。
北京烤鸭的老字号店铺遍布京城,各具特色。无论是历史悠久的全聚德,还是清高雅静的豫王府“长安一号”,无论是白领青睐的小王府,还是推陈出新的便宜坊,都在不断送出那历经百年仍然鲜美的口感和味道,传递着老北京人对北京烤鸭的热爱和自豪感,而来自世界各地的食客们品尝到的,有烤鸭的甘香,也有文化的醇厚。
城市介绍
六朝古都北京是一个既古老又现代,既怀旧又新潮,既在重拾过去,又在期待未来的城市。
听一耳地地道道的“京片子”,穿一回狭窄的胡同和宽大的四合院,逛一遍蓟门烟树、卢沟晓月、金台夕照、琼岛春荫、居庸叠翠、太液秋风、玉泉趵突和西山晴雪这燕京八景,吃一碗不论是豆汁儿、茶汤、灌肠、爆肚,还是茯苓夹饼、果脯蜜饯、冰糖葫芦,又或者是艾窝窝、豌豆黄、“驴打滚”的“碰头食”,算是把老北京风声水起的年代迅速过了一遍,尽管浮光掠影,却仍能得到一个基本的印象。然而,新北京的面孔没有那么好认。首都国际机场、北京站、京通快速路永远在接送着从四面八方涌至这里,操着南腔北调的“北京人”;西单商厦、王府井、前门大街上五光十色的霓虹灯下,照亮的是永远不停息的脚步和刚刚开始的夜生活;肯德基、麦当劳、吉野家、必胜客等快餐出入写字楼的频率永远大于中式的盒饭;地铁修到了13号线,公交车的票价一再打折,可等待出行者的永远是排不完的队和记不清的路名……老北京引以为豪的悠闲在今天成了一种奢求。
北京市的地标建筑也从原来的天安门、鼓楼、纪念碑、北海的白塔换成了鸟巢、中央电视台、国家大剧院和奥体中心,它们把新的标志留在北京的地面上,准备书写的,是一个更新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