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泛在时代”文化产业新机遇
作者:李瀛    文章来源:北京商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9-28

2009年1月9日至11日,2009第六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国际论坛将在北京大学举行。作为有着多年成功经验的高层次国际学术论坛,创办5年来,文化产业新年国际论坛一直以其专业化、前瞻性、深刻性著称,旨在促进文化产业领域内政府、企业和学界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对中国文化产业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智慧资源。当前国际互联网发展出现了新趋势,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信息化战略正呈现出“泛在”的特点。在新形势下,文化产业又将呈现什么新的特点,记者为此专访了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向勇。

 

新形势给中国文化产业的新机遇

商报:本届论坛为何选择“改革开放30年:世界经济形势与中国文化产业机遇”这一主题?

向勇:本届论坛主题的设置结合几大节点性事件,包括奥运会的召开、四川地震对文化旅游的影响以及蔓延全球的次贷危机对文化产业的影响;二是对这10年文化产业发展变化的总结,第三是对改革开放30年的总结。

源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巨大影响,探讨经济危机对实体经济、文化领域的影响具有现实意义,所以9月我们定下了这个主题。

北大文化产业研究院此前的研究发现,经济危机对电影、演出业、艺术品收藏业等文化产业的影响程度各不相同。由于中国的文化出口、版权贸易非常少,中国基本文化消费是靠内需推动的,而内需目前没有受到大的影响。中国文化的消费受外部经济影响应该不会太大,希望通过论坛对这个话题进行全面的解释。

 

院线建设是电影产业化重中之重

商报:今年为什么对电影产业特别关注?

向勇:其中一个分论坛主题设置为“产业化背景下的中国电影”,因为从2003年后,随着若干产业政策的实施和推动,中国电影产业发展呈现出非常好的态势。今年院线的建设是电影产业最大的亮点,包括一些房地产企业也进入到这一投资领域。中国每年电影产量目前已达240多部,但能进入商业院线的却屈指可数,这一方面是由于商业垄断,但更重要的是银幕数量有限,放映环节跟不上很难让原创和整个产业形成良性循环,所以院线建设是促进中国电影下一步发展的重要环节。虽然政府陆续出台利好政策,鼓励民营资本和外资投入,但院线建设仍是发展的重点和值得关注的环节,所以今年单独设置了“产业化背景下的中国电影”这一分论坛主题,对电影产业本身的各个环节进行深入探讨。

 

“泛在时代”促新的投资可能

商报:论坛提出了“泛在时代”的意义是什么?

向勇:从2005年以后,随着奥运会的临近,中国提出了科技奥运的承诺,当时信息产业部在高新技术、多媒体融合等方面进行了很大的推动。当前国际互联网发展出现了新趋势,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信息化战略正呈现出“泛在”(ubiquitous)的特点。目前,全球众多国家和地区都提出了建设泛在网的发展目标。如日本和韩国分别在2004年和2005年提出了“泛在”的概念,即无所不在的信息化、网络化。论坛将围绕“泛在时代”的传播革命背景,寻找中国文化产业新的投资可能,以及探讨如何顺应未来传播趋势发展文化产业。

 

新旧媒体助推体育产业发展

商报:后奥运时代,中国体育产业界应进行什么样的思考?

向勇:今年,中国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论坛希望以奥运会为契机盘点中国的体育产业。我国在奥运会前正式颁布了《体育及相关产业分类(试行)》的国家统计标准,奥运会结束之后,各个层面的体育改革,以及体育场馆的经营,都是我们想探讨的问题。

后奥运时代,如何掌握媒介运营之道搭建与媒体合作平台是中国体育产业界需要思考的核心问题。论坛也将盘点当前中国体育产业,分析后奥运时代新旧媒体的发展趋势,探讨体育产业发展与中国形象关系,总结国际顶级赛事营销策略,分享借助品牌赛事打造城市名片经验,借力新旧媒体优势,助推中国体育产业发展。

 

城市名片将把中国城市推向国际

商报:2008年初,第五届论坛中十大创意城市评选让人记忆犹新,今年是否有相关议题的设置?

向勇:在去年新年国际论坛“十大创意城市评选”的基础上,今年扩大了范围,进行了城市文化名片征集活动。所谓的城市文化名片包括电影名片,如某个城市借助一部电影宣传出去,给城市发展以一个很大的产业空间。电视名片就更数不胜数,如《乔家大院》对于山西的宣传意义;演艺名片如《印象刘三姐》、节庆名片“潍坊国际风筝节”等对于城市的战略营销和提升城市品牌建设能力,推动城市文化产业发展进程都有着独特的意义。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城市文化和品牌的宣传,此次评选的几个指标,包括时效性、传播力、形象的识别性以及对产业的提升力。如《庐山恋》电影的上映极大地促进了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对庐山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把类似城市征集出来,经过专家的分析论证,希望对城市名片下一步进行纵深的推广,打造城市高端对话平台,提升城市品牌建设能力,推动城市文化产业发展进程。我们初步设想,征集到30张城市文化名片后,明年中旬与英国伦敦和威尔士联合进行推广计划。

 

新年论坛形成自身品牌

商报:经过5年的发展,文化产业新年国际论坛在自身品牌建设上呈现出什么样的特点?

向勇:从2003年到2008年,文化产业新年国际论坛经历了很大的变化,品牌价值的增长明显。单从嘉宾的量级来看,论坛已经越来越受到国家领导人、和文化相关的各个部委及地方主要领导干部的关注,参与度也越来越高。参会人数也从第一届的100多人发展到第五届论坛近1000人的规模。从国际化角度看,每年都有七八个国家的演讲嘉宾和参会代表出席;更重要的一点是,中国文化产业新年国际论坛以现实性和前瞻性形成了交流平台,分析、互动、辩论,嘉宾的思想得以深度碰撞。经过5年的发展,媒体的关注度也在逐年提高,今年参与报道的媒体将有上百家。

文章录入:yuenyuen    责任编辑:yuenyuen 
意象网络版权、投稿与免责申明:

1)凡本网署名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意象网络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意象网络”,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注明“采编自”的文章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

| 地址:北京大学静园一院213室 100871 | 电话:(010)62767249 | 传真:(010)62757883 | 邮箱: fici@pku.edu.cn | 
第七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 合作联系人:钮沭联(13681418740) 管理员登录  
联系方式
媒体联系人:修 菁(13810270517) 
会务联系人:杨丽伟(13241797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