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勇:网络游戏分级标准的研究
作者:本站    文章来源: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1-10


尊敬的刘处长,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企业媒体的代表,我代表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欢迎各位参加第7届文化产业新年论坛和我们这次网络游戏的分论坛。在我们昨天的主论坛和开幕式上,成思危和蔡武也参加了论坛,在他们发言当中都提到我们伴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文化低俗的现象,主要表现在影视作品、小说等等,在我们网络游戏这个领域,刚才刘处包括各位老师都提到了网络游戏的影响,文化部委托我们用了将近半年的时间,我们跟华东师范大学一起做的关于网络分级标准的研究,我受我们管理团队的委托向各位进行一个报告。


我们为什么要进行网络游戏分级研究?包括了从我们现在文化管理的发展趋势包括刚才刘处演讲当中文化部对网络游戏管理的新的法规办法都体现了这种趋势,第二我们也全面了解了一些国际在网络游戏在分级的一些管理的经验。第三部分就是我们研究的一些成功案例,它的具体标准,最后一方面就是标准可以被政府采纳的话,将跟现有的政策怎么协调怎么推广实施。


第一从管理发展的趋势,我觉得我们都被认为中国产业振兴的元年,又被誉为文化体制攻坚年,对于我们网络游戏这一点涉及的比较少,文化体制改革最核心的概括,我认为把管理对象同市场主体的管理,尤其以前行业主管部门只管自己的所属事业单位,对所管辖的市场是忽略的,我们说有这么一个专项,从市场主体的管理转向产品内容的管理,一开始它的市场就是按照市场规则自由竞争。对于产品内容网络游戏一直是有很好的管理。对于像我们新闻出版,新闻出版以前是管出版社,现在慢慢管出版社提升到管书号,现在书号实名制已经渐渐淡化对出版社的管理。


再一个管理方式,从静态的结构管理转变为动态过程管理,一般的文化产品,比如说图书、电影、影像出版,他们审核完了之后不可能进行加工、修改,它们在传播过程当中,消费过程当中都不会有什么变化,而我们网络游戏它具备的,它基于网络互动,所以它是一个动态,另外网络游戏企业通过网络游戏审查和备案以后,要吸引新的玩家,不断的提升游戏的新颖性,它肯定要不同的时间进行网络升级和功能的增加,这个时候我们又没有到一个新的实质性改变的时候,现在提出了备案,这个时候我们用什么样的方式进行监管。还有涉及到玩家,玩家和玩家之间搭建网络平台,他们之间涉及到人身、财产各方面的情况怎么进行管理,基于网络技术和特点,怎么样将静态管理转变成动态过程管理。


再一个是管理依据,内容审查管理转变为内容分级管理,评价性和描述性审查标准是一个描述性的,我们说它不是一种限定性的,描述性的评价标准让我们很难有量化和客观的依据和标准,这样我们就很难去对这个游戏有一个特别的定义,比如以电影为例,像前年我们知道电影局审批通过的《色戒》,虽然它是被删节的,但是在韩国和日本都被定为AA级的,但是在我们这边通过的电影局审查的,只要是超过1米2的就可以看的,一米二的就是能够在剧场中能够坐得住,不会吵闹别人的人,所以这样子我们说没有这个内容的分析。我们昨天有专家谈到,他本来放过一个最好的机遇,在05、06年有一部电影的,也是电影局公布的电影,他带着他的女儿看这部电影,看完以后女儿就病倒了,而且连续一个礼拜都是出现了电影里面的刺激古怪的场景,他说机会错过了,他应该告广电总局电影局长,是你们通过了电影,我带我孩子去看,如果你事先告诉我这个孩子不能去看,或者说需要什么样方式,我的孩子就不会病了。所以我们觉得网络游戏内容分级不仅是从我们行政部门管理角度来说,还是对我们的这种家长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还是未成年的导向都有积极的作用。从产业发展角度来讲也有积极的作用,我们针对一些细分市场,针对特定人群,我们设定网络游戏,网络游戏内容分级企业有可以主动性针对哪一类人群来设计网络游戏,来设计文化产品,对应的是它一个特殊的这样一个市场。


还有一个网络游戏分级,我们在市场司的多次的交流下,我们对现在在中国如果说我们实施网络游戏升级的话,我们不仅关注对青少年身心造成的像色情、暴力、粗俗的,另一方面对我们文化价值观,包括我们在游戏的场景设计过程当中所传达的知识和科学知识,包括一些地图、场景它的一些正确与否,正确与否和区别与否,比如说涉及到虚拟地图,现在很多游戏都会用虚拟地图,如果用虚拟地图的话,如果适合12岁以下的孩子玩,因为他没有建立一个很知识结构地理观,虚拟地图对他肯定有影响。


第二个部分,我们来看国际发展经验,我们简单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了一下关于美国、欧洲、韩国、日本、中国,中国分级制度是行业协会和必须做的一些。


美国的分级制度是一个自愿的非强制性的,然后报到行业协会进行分级,但是目前我们查到主要分级制度主要从产品的一些游戏软件后面过渡到网络游戏他们一些分级标准,在美国他们分成7级的,3岁、6岁、10岁,13岁17岁,18岁和待定,每一级都有标准。


欧洲的分级,他们也是通过行业协会来做,他们分六个纬度,包括暴力、性、药品、恐惧、分别力、粗话,这里面也分成各个年龄阶段。


韩国的分级分成四级:全年龄段、14岁以上,15岁以上和18岁以上。


日本也进行了强制分级,分为5级:全年龄段、12以上、15以上、17以上、18岁以上。


中国的分级制度也是行业相会在进行一些探讨,像2002年《大众软件》主要从玩家的角度来说,从普通级、专家级、指导级、研究级。04年中消协和中国软件协会他们也公布了一个标准,也是针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分为适合青少年的家长老师指导的,只适合成年人的。到04年青少年网络游戏公布了分级标准,它把暴力、色情公布一些新的标准,以及在互动过程中的聊天程度等标准结合来分成,初中、高中、18岁以上3个年龄段,当然这些分级还是民间的看法。


这里面在中国网络游戏还是行业协会或者说研究机构探讨的,在中介分级制度来说。


第一、是关于法律效力:强制分析级与自愿分级。

第二、关于实施机构:通过行业管理,施行第三方分级机构,企业采取自律原则。

第三、关于内容标准:根据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和社会接受程度,坚持文化导向,我们说文化产品一个是显性的暴力色情,一个是隐性的色情,我们如何区分出来,针对不同的年龄级,我们有不同的阐述,分级标准具有量化标准和可操作性,一定要知道这个标准公布以后,企业可以自查,这样的话,你不存在的你的游戏要经过删改以后才能通过,在这个基础上,我一旦工作层面及年龄段,我在这个年龄段进行市场的销售,改完以后我再进行推广。

第四、关于年龄划分。


大家看到有针对七个年龄段或者五个年龄段,四个年龄段都有。


第三是我们课题组基础上的研究成果和内容的展示,首先是我们研究思路,从两个方面来研究,一是针对我们游戏功能内容的,我们要把游戏功能内容进行分类,我们要把所有的游戏内容一一列出来,然后再综合评类项,再分成几大类。第二,针对中国青少年的发展,社会文化,媒体家长游戏玩家运营商我们做了详细的问卷调研,通过问卷调研,我们主要推动我们对网络游戏的分级年龄的划分,通过这两个方向,最后我们推出一个我们的分级的标准内容。


我们在问卷调研在去年4月份—10月份,我们选择了在沈阳、北京、银川、成都,我们华东师范大学也选择了南方地区的调查标准,对业内专家、厂商、媒体、消费者进行了发放。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对不同的对象进行了分析,详细的分析就不讲了。最主要的我们会发现在有些层面大家对适合游戏合理玩的时间,包括在游戏平均的花费等等有很有意思的结论。


主要是我们在过程当中得出了关于游戏等级的划分,我们最后通过各方面的调研,意见的走访,分成三级,分成12岁—18岁,全年龄段,分成18岁以上的,也可以15岁升到高中的,如果分级标准如果能够尽快去实施的,我们可以采取易粗不易细的分级标准,这是第一块工作,我们通过问卷调研把分级的标准,分级的等级通过年龄段设定。


第三,我们把评价指标进行了确定,我们在文化部的评价基础上我们进行了综合核定,我们把文化价值导向,美感感官接受度我们放进来,我们设定为五个纬度或者五个评价指标。


1、文化价值导向型,主要考察游戏产品中含有明确文化信息内容,能够影响游戏用户价值观趋向的游戏表现形式,能够对用户的知识体系构建产生影响作用的游戏功能,避免歪曲、误导未成年人对科学知识信息的认知。


2、虚拟社会健康度,主要考察游戏产品中虚拟社会秩序和用户权益保障等服务内容,避免片面地、错误地诱导未成年人的社会认知,倡导和谐健康的虚拟社会氛围。


3、游戏时间限制性,主要考察游戏产品中限制或鼓励游戏用户在线时间的游戏功能,避免未成年人长时间沉溺于游戏。


4、游戏对抗性,主要考察游戏产品中能够产生胜负结果的游戏功能及对抗的激烈程度,避免因过度对抗而影响游戏用户的心理健康。


5、感官接受度,主要考察游戏产品对于听觉视觉对心理程度不同影响的游戏功能,避免对游戏用户心理和胜利带来不良的反应。


第三方面的工作,我们对现有的游戏功能模块进行了详细的梳理、整理、合并,我们在文化部内容审查,这方面程序审查工作,我们对先期运行的工作我们做了内容分捡,分成99个游戏子项目,后来我们在研究过程中扩展至106个游戏子系统,后面我们又进行了合并,变成了20个游戏模块。


[1] [2] 下一页

文章录入:xuening    责任编辑:xuening 
意象网络版权、投稿与免责申明:

1)凡本网署名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意象网络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意象网络”,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注明“采编自”的文章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

| 地址:北京大学静园一院213室 100871 | 电话:(010)62767249 | 传真:(010)62757883 | 邮箱: fici@pku.edu.cn | 
第七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 合作联系人:钮沭联(13681418740) 管理员登录  
联系方式
媒体联系人:修 菁(13810270517) 
会务联系人:杨丽伟(13241797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