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列表

  没有公告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文化产业新年国际论坛 >> 第六届 >> 主题论坛 >> 文章正文
  [图文]发言: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院长王强           ★★★ 【字体:
发言: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院长王强
作者:本站    文章来源: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2-17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院长王强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院长王强:原来是针对北大的课程体系设置,提一点建议性的东西。我的发言,当然也有一个逻辑思路,从发展阶段和文化产业资源分析,转到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上面来的。讲起来可能时间太长了,但是这里面有一个突出的,就是主要的一个意思。我看了北大的课程设计以后,结合我们这些年做的文化产业本科生培养、硕士生培养的经验,有一点建议提供一下。

看了这个课程设置,因为它是双学位的课程设置,所以它的学生的来源肯定是在申请双学位之前,他已经学了,是各个专业不同的学生。所以我看了它这个必修课和选修课,当然这些课都应该开的,都应该学的。但是有一些学生,假如说,比如说管理学类的课程多的话,因为有一些就是管理学科类的学生,他不一定觉得你这些东西有多少新鲜感。只不过在管理类前面加一个文化,当然主干的东西跟原来差不多,所以他的那种陌生化程度会弱一些。这样是不是对教学上有一些问题?

我们培养的是本科生,就是那个专业,所以我们在本科培养的时候,它前面也是统类的课。到了后两个年级,就把它分开,打包性的课程,专业化区分多一点,你可以自己任选,用选修课方式把它区分开。现在你们这样的双学位的,我们想可能在我们后面打包的阶段,所以我想是不是可以把这个班,我不知道从成本的角度算,可不可以,就是分成甲种班、乙种班,就是依据生源的成分来分这种班,这样你可以节省很多的不必要的资源,专业性可能更强了,针对性就更强了。因为我这个框架里面,就是人才培养,我觉得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分三类,一类是技术人才,一类创意人才,一类是管理人才,别混着,一混着,好多事就不大好办。但是它统类的课程都要上,他应该统才,上课的时候,应该有专业化的东西。结果现在培养的上课的时候都是统的,结果出来都是专才。我们中国自古以来培养人才就是全能的,而不是专门培养的。但是最终都是一个专才,现在倒过来了,培养的时候什么都有,但是出来的时候什么都不行,现在谋职的时候什么都行,他说他什么都行,实际上不是这样的。所以我觉得是不是在这个课程设计上和整个分班设置这上面,是不是要搞一个甲种、乙种这样的,这样可能会使课程更切合一点。

研究生班也是,也可以这样分,有共同课,也有这种专门课,但是这个研究班,学生的来源更是比较杂的。可以归归类,这样好因材施教。而且我觉得研究生班,以后是不是能够发展成专业硕士类?别的没有什么可说了,刚才济南大学的校长也谈到这些问题,我觉得都是应该考虑的。我们现在设这个文化产业到底放在哪儿的问题,你放在艺术类,艺术一堆课,放在文学类,文学类一堆课,这是一个大问题,现在所谓的文化产业,到底它应该不应该归类?到底是不是单独把它弄出来?这都是问题,都要研究。过去谁都想弄,咱们干这个,肯定想弄一个舞台,弄一个圈子。但是从教育角度来说,是否成熟?是否真正弄出来有利?这个确实需要考虑。我们的看法就是各自先干着,最后干着,肯定能有相同的地方。我教了20多年书,可能还是保守一些。我就说这些。

文章录入:kitten    责任编辑:kitten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浙江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播…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文化与休闲…
    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文化产业系…
    英国赫特福大学商学院教授叶…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文化产业…
    国际关系学院文化与传播系主…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