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产业发展战略与路径选择 嘉宾对话一
作者:本站    文章来源: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1-10

乔东亮:数字化确实是这个行业中非常大的一个亮点。新闻出版报上全版发了一篇文章,对咱们民营书业做了一个很好的思考,我觉得有两个问题,接着刚才黄总讲的,需要我们认真关心或者是爱护我们出版业。一个就是他们本身生活的环境有待于改善,方方面面的环境,这是他们甩开膀子大干的一个环境。第二个防止另外一个倾向,环境好了,业外资金的进入,特别是融资渠道打通以后,民营书业的路在何方,有的同志说可能会消灭民营书业。我们数字化逐渐到来,当融资渠道逐渐到来的时候,在某些方面,可能对民营书业竞争更加激烈。黄总昨天晚上说我就说天民营书业,今天第一个话题就是改革与创新,改革与创新的亮点就是民营书业怎么样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中做贡献。再次感谢黄总。下面请任平主任做精彩演讲。


任平:参加这个会议我跟高兴,刚好有这个机会跟各位专家和领导,在新年伊始的时候,关于中国出版业的改革和未来发展路径的探讨,新的思想和精辟的见解,我个人收获很大。我个人没有什么准备,一个是自己在这个方面的思考,我就谈谈大学出版社的情况。陕西大学出版社在前面属于普通的出版社,在学校本身的影响力比较强。我们现在面临着跟他们共同的一个东西,就是面临着转企改制的问题。企业现在要把我们从事业单位全部改成企业,我们出版社改制工作也在加快进行。我们也在等最后国家的批复,肯定改制是必然的。国家大的一个部署,文化产业体制改革的一个重大举措。


我自己感觉,刚才周总谈到,大学出版在改制改革,它面临的问题也非常多,挑战非常多,压力也非常大。现在出版整个环境,包括数字化出版的压力,对传统纸媒的出版形成一个很大的压力。关于纸制出版有没有存在的价值?还有没有生存空间?图书还是不是一个产业?将来存在不存在?10多年前已经有预测了。从国际来看,数字出版,对阅读来讲,技术的进步,对传统出版业的挑战很明显。每次技术革命,都会相关产业产生巨大的影响。数字出版,它肯定和互联网,和电子技术发展是密切相关的,电子技术发展它影响的行业非常多,但是对出版业影响非常大。我们现在感受到纸制媒体的出版,肯定是一个下降的趋势。从读者的阅读习惯来看,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那么大量互联网阅读和其他阅读技术手段不断成熟,现在主要是一个时间问题,什么时间它成为主角,纸制出版物成为一个辅助的东西。未来出版,是多元传媒共存的时代,但是以数字出版为主。


对于出版社面临的问题,我们肯定要改变传统的理念和方式,我们社里也做了一些基本的准备工作。我觉得从我们这种普通大学出版社,我们要发展,在未来体制改革中间,我们肯定压力很大,虽然婆婆还在,但是权利扩大了。这个对我们还是一个有利的因素。


另外一个,我们真的要发展,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化的产业化的发展,全球化的状态,我们出版业将来要面临规划的状态,你不可能是一个孤立的发展。在陕西,你要摆脱封闭发展,必然要走向一个更广泛的合作,不但要和本行业内合作,还要和其他文化产业门类合作。我们在资源上没有太大优势,一个是地域优势不强,再就是本身大学出版资源也不是很强势。我们主张更多采取一种合作,采取优势资源合作的办法来进行发展。我们也做了一些工作。包括我们在出版上面,因为我们不可能靠我们自己弱小的力量能够产生很大的发展力量,比如说和童总合作,我们为什么不能不合作呢?你们有技术方面的优势,在数字出版上已经形成自己成熟的思路和方法,我认为未来10年,我们应该挑战的一个环境。


另外出版业不能局限于单纯的出版,我们是不是要向其他文化产业发展,提倡多元化发展,这个也是我们面临的问题。我们文化产业部也有这个考虑。当然我们要把自己的主业做好,做强,特别是内容生产。作为出版社,出版社本身并不是内容生产,它主要内容加工商,内容主要是在作家、思想家、学者身上。未来中国出版业,我认为面临的形势,在历史上来讲,还是最好的一个时期。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华民族在创造力方面有一个爆发期,我觉得未来10年,我们会显现出来。从近100多年来,基本上西方文化是一个强势文化,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解释权、说明权,还有包括很多创造,主要来自于西方的创造,比如说欧美的创造。我们中华民族这么多年,主要还是一个学习和借鉴的过程,是文化进口的一个过程。未来10年,我们相信中国综合的影响力会增强,特别是文化的影响力会增强。对于出版社来说,怎么样能够有这样的职责和使命?能够在大时代面前,能够使中华民族思想文化走出去,能够发挥更大的影响,世界会不会借助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它的思想,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的,还有艺术方面的创造,这是我自己的一个想法,未来10年,我们能不能在这方面能使我们国家民族文化的影响力能够增强。


乔东亮:谢谢。刚才各位嘉宾做了发言。我本来做一个小小的总结,今天来了很多嘉宾,还有很多业界同事,有没有什么问题向嘉宾提问的。


提问:您好。我想跟周总和童总交流一个问题,周总提到出版社体制上的问题,因为我原来也配合出版社做过事转企改制工作,07年12月底介入,经历了两年时长之久,现在面对整个出版集团,或者是整个出版行业的转企改制,从您的角度来讲,现在可能面临一个什么样的政治上的问题?或者说现在是加快改制过程中,会不会由于批量加快转企改制政策,导致它的质量得不到保障?


童总,我想问一个关于数字化之后的版权保护问题。应该说我现在也是做影视剧的版权保护,它最终有一个版权保护的法律问题来保障它最终的利益。我想了解一下,技术发展在一个什么水平?多大程度的保护?第二个层面,如果说技术被攻克了,比如说黑客,或者解码之后,当数字化产品在互联网超越了边界传播的时候,你有什么样的一些维护权益的措施?现在是一个什么样的局面?谢谢。


周蔚华:关于高校出版转企改制,我印象很深的,去年4月6号,总署不《关于进一步推动新闻出版业发展改革的若干意见》发布以后,柳署长在央视有一个对话栏目,当时有一个记者问柳署长,说这次改革会不会换汤换药了?柳署长当时回答很好,我们不仅要换汤换药,还是打碎药罐子。从过去主办变成投资方,它没有什么本质变化。


因为我自始至终参与了大学出版社转企改制的调研和整个过程。现在这么做是各方博弈的产物,大学出版社情况比较复杂,它受所在大学影响很大。这几年大学一再强调它的办学自主权,最后实际上政府机构和大学,和出版社方博弈的结果,最后的方案,现在所谓学校的单一投资主体的改革模式。我认为可能下一步还要进一步推动。否则的话,实际上跟没有改没有什么差别。现在所谓重大选题决策权,干部的任命权,资产投资的投资权,这些权利都在主管方手里。下一步大学出版社如果真正成为市场经营主体,那么可能还要使大学出版社改革进一步深化,现在还远远不够,要进一步加强大学出版社改革,这样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不知道是不是回答你问题了。谢谢。


童之磊:非常感谢提了特别好的问题。刚才讲数字出版一定是未来,数字出版前所未有的就是版权保护。在传统出版,盗版的成本比较高,比如说要建盗版光盘线,所有人都可以完成,就是复制、粘贴,就能够完成一幅盗版。如果没有有效的版权保护手段,我们今天谈的所有事情,将来数十万产业就是一个免费盗版的。整个产业就是零产业,这个确实非常重要。我们看版权保护有两种方式,第一个就是技术版权保护,我们让它复制、粘贴动作不能轻易完成。我们投入了大量的投入,一直做这个方面的工作,我们现在做的是128位加密,这是银行级加密的水平。但是光靠技术保护是不够的,中国有句古话,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我们推出一个社会版权保护,主要的理念是什么呢?利用动员社会各个方面力量,大家使用防伪的手段来进行版权保护。我们在努力推进,叫做中文在线反盗版联盟。我们联合全国几千家单位,几十家律师事务所,在全国形成一个非常有关的网络,第一就是监控盗版,你说读者在那儿传一传盗版,发给一个朋友,那无所谓。最大的问题是要把盗版产出掉,比如说盗版网站,盗版的手机服务平台,比如说P2P的工具。问题是是否能够迅速发现盗版存在,发现以后,要动员各种力量,包括民事诉讼、行政诉讼、扫黄打非,到现在为止,我们处理了上千个案件,到现在百分之百成功。我相信技术保护和社会保护一定能够形成一个有效的版权保护的环境。


乔东亮:嘉宾发言很精彩,刚才这位女士提问很精彩,回答也很精彩。按照对话的规则,最后还有一个小节目,请四位嘉宾每人说一句话。


黄隽青:这种讨论会以后要多进行,虽然刚才讲了那么多困难,但是还是很美好的。因为我们人口基数太大,需要读书的人太多。


任平:我在虎年来临之际,祝出版产业能够在虎年虎虎生风,获得强势发展。另外希望广大读者和学术界能够广泛支持。


周蔚华:我衷心祝愿出版业明天会更好。


童之磊:我一直认为数字出版的主力军是出版产业,不管是国有还是民营。在这个领域,中文在线的定位一直是出版业的合作伙伴,我们愿意帮助我们的广大出版界朋友实现向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共同迎来数字出版的明天。


乔东亮:祝中国出版业未来10年更美好,谢谢大家。

上一页  [1] [2] [3] [4] 

文章录入:xuening    责任编辑:xuening 
意象网络版权、投稿与免责申明:

1)凡本网署名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意象网络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意象网络”,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注明“采编自”的文章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

| 地址:北京大学静园一院213室 100871 | 电话:(010)62767249 | 传真:(010)62757883 | 邮箱: fici@pku.edu.cn | 
第七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 合作联系人:钮沭联(13681418740) 管理员登录  
联系方式
媒体联系人:修 菁(13810270517) 
会务联系人:杨丽伟(13241797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