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参会报名:
  • (010)62767249-606
  • 合作咨询:
  • (010)62750097-605
  • 媒体报名:
  • (010)62757216-620
嘉宾演讲
国家文化产业园区不搞终身制

第三个问题,要加强产业政策体系建设,促进文化产业园区的健康发展。

在十二五时期,我们准备建成10家具有重大影响的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我们将从完善政策体系,打造服务平台,完善文化市场体系建设等方面入手,促进文化产业园区健康发展,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

首先要完善政策体系。要充分发挥政府的资金对文化产业园区的扶持和引导作用,也就是说财政资金用于扶强和扶优。对国内外影响较大,文化含量又高,经济效益又好,管理规范,示范和引导作用强的文化产业园区以及园区内的重点文化企业要进一步加大扶持的力度,积极支持他们申请中央财政资金在贴息、项目补助、绩效奖励等方面。在税收政策上,这已经和国家税务总局有关,包括海关总署监管司,我们连续开了好多会,也研讨政策文件。对中小文化企业要通过合理和科学的税收政策,也就是说是对所有的企业是普惠制的。中央财政资金是扶优扶强的,通过这两个方面来落实已经有的关于支持文化企业发展,支持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鼓励技术创新这样的税收政策。

另一方面,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对演艺、艺术品、工艺美术品等行业现在有的存在税负过高的问题加以调整。在技术创新方面,我们要加快对演艺、娱乐、舞台设备等基础设施的更新,鼓励生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数字娱乐、音响、舞台技术设备,扶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的研发、推广和应用。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去年发改委专门发了一个关于把文化产业发展当中的高新技术列入到国家要组织攻关,组织实施的技术。我们现在在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些关键技术方面应该说基本还是依靠欧美,所以说在技术创新方面我们也在积极地争取能够有新的进展。

在土地政策方面,我们现在已经和国家有关部门加紧磋商,要争取将文化产业建设用地纳入到城市规划,土地的利用和规划要在年度计划中,在国家土地政策许可范围内争取优先保证文化产业集聚发展用地,优先安排国家产业园区基地和实验园区建设的用地。鼓励各地将城市转型当中的工业企业用地优先用于发展文化产业,支持利用工业的厂房、仓储用房、传统商业街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街区等方面用房,来转型为新的文化产业方面服务。

第二方面,建设好公共服务平台,因为十二五期间我们将依托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和特色产业区,根据基础性、开放性和公益性的原则来整合、集成各类资源,策划建设一批包括公共技术支撑、金融投资服务、信息发布、资源共享、统计分析等功能在内的文化产业的公共综合服务平台,为文化企业提供非盈利性的第三方公共服务,降低文化企业的创业和运营成本,形成产业聚集和规模效应,对公共服务能力突出,符合规划的园区和基地,争取在基础设施建设用地、土地使用税收政策等方面给予支持,充分发挥好各个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示范基地在服务平台方面的作用。

第三方面,就是要健全文化产业的投资体系。因为去年文化部和中国人民银行等九部委发布了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繁荣和发展的指导意见,同时我们已经开通了文化部、文化产业投资公共服务平台,陆续研发开通文化产权交易、企业上市推荐、无形资产评估、保险业务办理、信贷贴息和保费补贴申报等系统。最近我们同保监会专门就文化产业关于保险方面专门制定了一个文件,现在这个文件已经发布了,也是上个月月底发布的。明天星期一,将在文化部启动保险支持文化企业的试点。

我们与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等金融机构已经建立起了长期的合作关系,不断扩大合作领域,鼓励建设文化现代担保公司,支持组建多种形式的文化产业创业,风险投资基金,支持园区内中小企业的成长,来改进无形资产评估和质押办法,促进银行开展文化企业的授信工作,为园区内企业融资创造条件。鼓励具备条件的园区运营公司和园区内文化企业上市融资,支持园区内的文化企业提高信用等级等。

这是我们十二五期间的一些政策规划的构想,有的已经开始实施,有的正在制定。因为文化产业发展对我们来讲也是一个新的,特别在政策产业体系设计方面是需要有关部门,特别是金融经济部门的支持。我们现在正在加紧做这个方面的工作,使共同推出的政策文件能够落到实地。

朋友们,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还处于初期阶段,它的成长也是有一个过程的,我们应该冷静而又积极地来推进,绝不能急功近利,更不能把园区建设当做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来抓,要通过严格论证、政策引导,使园区真正成为文化科技创新的孵化器,文化企业快速成长的助推器,文化企业聚集发展的大平台。我相信经过我们大家共同的努力,我们不仅在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方面,而且在整个文化产业建设方面,我们都能有一个健康的,而且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景。

谢谢大家。

Back  [1] [2] [3] 

地址:北京大学静园一院213室  邮箱:fici@fici.org.cn  京ICP备10033765号  管理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