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演讲:向勇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

向勇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

谢谢彭锋教授,接下来由我代表子课题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战略研究向大家做一个汇报。我们的研究是采取了规范研究的序列,这个框架是我们最后要提交的子报告的框架结构,一共分了7个部分,但主要的内容是包括了三个方面,第一个是我们通过背景描述,和相关的一些理论综述我们提出了一些研究基础。第二是对国际文化产业竞争力的评价分析模型,通过量化研究提出了一套指标体系,然后通过这套指标体系我们主要采取了联合国贸发会议组织数据库,这个数据库是开放的,大家都可以检索。通过这个数据库我们做了一些验证分析,通过实际的验证分析我们得出了一些结论,最后提出也结合了优选了四个主要的国家,来做一个案例比对,最后提出中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战略的建议,这是我们主要的研究思路。那么由于时间有限,我给各位简单的汇报一下我们研究的成果。

研究的背景和问题的提出我们主要是三个方面从全球文化产业,全球文化贸易和中国的文化贸易几个方面看一下我们现在面临的背景。全球文化产业现在进入2000年以来,进入到了一个从经典文化产业过渡到全球文化产业这样的趋势,经典文化产业基本上以本国文化市场为主体,以传统的要素资源,特别是以比较要素资源为主要的发展模式。而全球文化产业出现的趋势是随着生活方式的全球化,它的物质载体和相应的产品全球化,出现了文化的物化和物质的符号化这两个趋势。而且出现了品牌的全球流通化的趋势,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看到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全球新的产业发展的重点。

第二就是与经济的融合,前面也有专家提到了,现在面临我们整个经济发展有一个所谓的经济力的提出,跟它对应的概念是文化力,从研究发现文化力基本上有四个层面,第一是文化艺术的繁荣是文化的原创力的层面,第二个层面就是文化产业的发展,就是文化生产力的层面,第三个层面就是文化经济的发展,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就是文化创新力的层面,最后一个层面也是跟刚才周庆山老师提出的整个社会的发展,文化软实力的方面,我们要追寻一个文化社会。在这个背景下文化与经济的融合也是一个巨大的趋势。

第三个是文化贸易在全球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份量,文化贸易和服务贸易有区别,文化贸易有实体的产品形态,也有无形服务的层面,从统计口径来说是异常复杂,所以我们在采集相关的指标体系时候,既要有商务部的数据还要有海关的数据,还要有国家外汇局的数据,但是有一些数据我们知道是很难获取的。还有一个文化产业跟区域集聚重现了非常紧密的融合,现在出现了关于文化城市、创意城市的提法。最后一个是在整个产业发展当中我们也看到了文化产业从传统的工业社会进入到后工业社会和西方相对发达的地区在产业市场中占有比较大的份额。

从文化贸易来说,从2000年以来国际文化贸易的增长速度是在5%以上,超过了世界经济发展的速度。发达国家占的比重是超过了80%,几个主要的国家。那么文化产业各个门类的发展也是有比较快的增长速度,发展中国家相对来说它的比例增长也获得了一定速度上的表现,亚太地区尤其是亚洲地区的比重跟它的经济比重相比,他的份额也在扩大。

那么从中国文化贸易的发展来看我们知道2014年的数据虽然没有公布,大家知道官方产业一个数据解决文化产业增长占GDP的比重,2014年是3.56%,2013年是3.48%,他的增长幅度跟2012年比是有一些落后的。从2000年以后我们的文化产业增长速度是15%所有,差不多是经济增长的两倍左右,总体的增幅相对来说跟我们其他主要的国家来比,是比较落后的。

另外从产品的形态,我们说文化贸易包括的几种载体形式,包括劳务形式、产品形态、版权形态和品牌形态,目前来说版权形态的贸易逆差还是非常大,但是综合统计数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组织在每两年出版的世界创意经济报告中,把中国的创意产品出口列为世界第一,这个是由于统计口径的误差。中国文化产业出口地区过于集中,我们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三个经济区从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这三个经济区在文化产业的发展模式有区别,在文化产业出口模式上又有区别,现在文化部对这三个地区专门建立了国家文化贸易出口创新基地的模式,使得它们是否可以像经济特区一样通过单向的经济增长来带动整个区域的发展是否可行。

还有文化贸易的渠道相对来说缺乏,我们在海外稳定的渠道,固定的渠道和我们的传统商贸的物流园区国外的加工园区比起来,在文化产业的海外经济相对来说是缺乏的。所以在这个背景下,我们的研究思路主要从两个方面,因为文化产业发展,国际贸易离不开国内产业竞争的优势。从国内的视角来说,我们引入了波特的钻石模型,通过这6个要素构建了一套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要素,那么从国外的环境来说,我们选举了三个有代表性的贸易指标体系,然后构建了相关的指标体系,所以从产业竞争体系和贸易竞争体系来构建我们接下来研究的整个视角。

我们的数据来源,刚才提到了,除了联合国贸发会议组织,还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数据库,包括世界银行的数据库,还用了相关传统的其他贸易竞争力的一些指数,包括显示度比较优势的指数来进一步优化,构建成了文化产业国际贸易竞争力指数。这是我们的前期研究背景和相关的研究视角,那么在这几个方面我们主要从这三个方面优化一下,我们改造了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进一步强调了迈克尔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我们知道大卫李嘉图在超越了亚当斯密绝对竞争力提出了比较优势,这是建立在传统的无差别的,满足我们物资需求的物资产品的全球分工上提出的,基于他的原材料成本,人力资源成本和运输生产的成为,通过这种静态的资源优势来提出一个国家地区在全球分工上的优势。那么我们知道文化消费是非物质消费,也是非刚性消费,受价格弹性和其他的因素影响是非常不敏感的。你用传统的比较优势来分析我们的要素顶部,可能在全球产业链分工上不占优势,因此我们强调了波特的产业竞争优势。各位知道这个理论是建立在新自由主义竞争市场,在美国的经济发展的模式的基础上,他强调了前面的四个要素,弱化了后面两个要素,尤其是弱化了政府的管制要素。再经过全球经济文化产业的发展,我们看到像日本模式、韩国模式都在不同程度上强化了政府的角色,因此我们在改革这个模型当中我们把前面四个要素,生产要素、市场需求要素、竞争力要素和资源要素后面的政府要素和机会要素放到了同等的权重。

第二个从国际直接投资相关理论和价值链的理论我们做了相关的理论嫁接,从国际直接投资里面包括了国际资本的流动,垄断优势,产品的生命周期,包括边际产业的扩张,内部化的优势以及国际生产的垄断,包括投资发展的路径,我们从发展经济学当中梳理出了尤其是产品的生命周期理论,尤其是我们在这个过程当中知道文化产品受非常重要的文化哲科的影响,而文化哲科基于他们每一个人不同文化基因生长出来的语言类型,文化背景价值观念所形成的文化特征,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如何去降低它,对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我们做了比较多的研究。

还有价值链理论,我们是改造和提升了麦克波特的传统价值链理论,我们叫做内的纵向价值链,我们增加了横向的价值链,和斜向的协同价值链和全球价值链,在全球分工这个角度我们来看竞争优势里面如何来进行相关的要素和产业结构的比较。

最后一个是国家干预和战略性贸易政策,我们要知道,在文化产业的国际交往中,在国际贸易当中有1992年的乌拉圭回合的谈判,有WTO文化例外规则,我们知道文化例外是一把双刃剑,不可以过度使用,也不可以像台湾地区无视这样一个制度就导致了本土文化市场受到了海外一些文化市场的侵袭,那么怎么能够有效的来使用这样的一个带有双刃剑的国家干预政策,我们也进行了相关的一些分析。那么在这个基础上,我们通过一些定量的分析和一些经济学分析方法引入了产业竞争力的一个模型,通过文献综述和访谈我们整理了指标评价,再通过细化的模型整理再把这些指标优化,再进行压缩,提炼出一套指标。然后根据这套指标用刚才提交的数据库进行验证分析。我们也采取了从几个层面的关照国际文化竞争力相关的发展尺度,除了个人刚刚提到文化基因形成的文化层面我们用单独的论文发表了,我们围绕市场政府和社会这几个纬度对指标进行了优化。

那么这是刚才我提到的这个竞争力模型,它里面了提到了这几大要素,除了生产要素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所关注的一些资源,人力资源它的一些文化资源,以及其他的要素之外,比如说像观念产业,我们进一步强调了和科技旅游,教育和金融相关产业它能够形成对我们文化产业发展什么样的支持力度。然后在核心要素里面我们从企业市场和政府的这些角度来进一步的优化相关的要素,最后形成了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分析模型。它的一级指标是6个,二级指标21个,三级指标是81个,后面都是相关的指标细节。主要的要素就是刚刚提到的第一项目是生产要素,包括人力资源,文化资源,资本资源和基础设施。需求状况是从需求结构包括文化消费的结构,关键产业就是刚才提到的这四大产业。那么这四个就是我们提到的企业战略层面,企业运作,企业规律,包括市场竞争,产业组织里面主要是从文化产业链,产业融合,产业园区和产业协会。政府行为从政府的政策引导,管理规范和公共服务进行相关的研究。下一步进一步优化研究要得出它的影响因子和权重,根据权重来构建竞争力指数,这是我们下一步在深化研究的。

那么围绕这个指数我们进一步的来在加强相关的时政分析,我们在这个基础上构建了文化贸易的国际竞争力的分析模型,选取了有显示度的指标作为一级指标,从它的市场的价值分析,包括它的贸易的分析,以及出口的占比,下面有几个三级指标。基于这两个模型我们选取了一些数据,这个数据来源是联合国贸发会议组织有一个全球创意产品的数据库,这个数据库是按照2009年联合国贸发会议组织颁布的文化和文化的统计口径的指数,但是联合国贸发会议组织进行了相应的改进,大家知道概念源起,它把创意产业分成了四大类,第一大类是遗产部分,第二大类是艺术部分,第三大类是传媒部分,第四是功能性创意,中国在2012年7月31日颁布的文化和相关产业统计指标也借鉴了这样子的模式,我们也看到了在事业和产业层面的关联度,基于这些数据我们可以举一些例子做一些实政的分析。

我们可以发现这些数据从03年以来整个创意产品增长的速度,它的结构。从2003年到2012年,我们发现有将近四倍的增长,我们说文化产业总体增长规模,就是内部消费市场增长规模是比这个要大,是七八倍的比例。我们再往下可以看到一些数据,我们在创意产品当中以物质载体,比如说有些特色工艺品,民族用品,以及包装印刷,它以物质载体出口的形态,比如说海关每一周周五会把数据统计给商务部,大家有兴趣在商务部的统计数据里面可以看到这些数据。如果海关统计的话都是实物贸易,所以说文化产业的典型性是不强的。这也是我们看到在联合国贸发会议组织当中把中国的文化产品输出作为世界第一位,甚至达到了30%多的比重,这个里面的差距就是物质性的载体。

我们可以看到,因为依托了制造业的优势,我们以产品为依托的文化产品走出去还是有很大的竞争力,而且比重也很大,但是纯粹以内容包括像电影,绘画,图书,这些核心的文化产品的比重是相当低的。我们也随机收集了一些城市和地区,像美国,香港,德国,英国,日本,在从2010年到2012年中发现持续的占有前5位的总体的这样的一个出口的国家和地区的位置。我们看到像德国英国的出口情况相对来说是比较稳定的,日本在07年到2011年是基于第五,第六,但是到2012年以后发展的速度非常快到了第二位。

我们还可以看,03年到12年中国创意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这个数据有争议的。我们通过联合国贸发会议组织刚才提到数据库的数据呈现,2012年中国创意产品出口量占世界创意产品出口量31.9%,这个数据出来大家都不相信,这是刚才提到的在统计口径里面以物质载体的形式作为出口量的统计,那么这个是他的出口范畴,但是从内容上面,以内容为主体的,我们占国际文化市场都不到5%,所以有这么大差距。从这个我们可以看到出口占的比重比较大,但并不能说我们的创意产品有很高的国际竞争力因为这个里面大部分是贸易加工型的,代工型的,包括我们提到包装和印刷一部分,还有一些以载体,以材料,以这个地方的特色的这些物质材料为依托的工艺品、民俗品占的比重比较大,而视听、出版的这个比重相对来说是比较少的。

我们也可以看到在08年到12年中国创意贸易产品的差别,这些差别的原因主要是在人力的成本,资源成本和环境成本较低的行业造成的,总体上来说我们在产业链微笑曲线是低端的加工制造业发展可以掩盖我们在文化产业核心内容的出口较弱的事实。

简单的分析类似这样的数据分析,我们在报告当中还有很多,分不同的层次,从宏观,中观、微观的层次,来解读我们文化产业国际市场上的静态情况,动态情况。我们总体可以发现第一是中国文化产业发展从历史的比较来看,它的增长速度是比较快的,但是总体它的贸易的规模量还是比较小,第二就是我们说的结构不合理,以这种传统的劳务性和物质产品的比重和后面的版权型和品牌型的比重相对比较低。第四个是制约因素,刚才提到的成本资源,主要是人力和市场开放的程度。企业竞争的成都。

第六个部分使用了一些比较分析,我们把美国,日本,英国,韩国作为中国的标杆对象,美国的占有率非常高是三分之一以上在国际文化市场比重,我们概括为它是一种以娱乐化的产品,所以叫做娱乐美国,以市场化的驱动进行国际产业的发展。那么在我们刚才提到的文化例外主要的反对者就是美国,日本他们在过去几年提出的酷日本,这种是一种形式的驱动,刚才我们周老师也提到了隐性的和形式的,他把传统文化改造跟时尚流行的文化形式结合在一起,而且从文化艺术到它的美食,旅游进行综合的结合。酷日本战略是日本的国家战略,是以首相作为牵头,相关的各个省部联合参与的战略。第三个是英国,英国我们说是创意英国战略,创意英国战略主要是通过人才,通过相关的人才激励,最后一个是韩国,韩国是内容战略,通过内容的驱动,故事的驱动,形象决策的驱动来推动经济的发展,当然我们会在报告当中把他们的发展优势进行进一步优化来对中国有什么样的启示。

最后一个由于时间原因就不在这里说了。主要的建议就是围绕刚刚的指标体系呈现出来我们一些相关要加强和优化的地方,和相关的部委的政策怎么来落实配套做了一个衔接。

以上是我代表我们这个子课题小组给大家做的汇报,谢谢大家。

 

邮箱:fici@fici.org.cn 地址:北京大学燕南园51号 邮编:100871 备案号: 京ICP备1003376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