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图]平行论坛二:创意内容培育与数字经济创新驱动

2021年8月16日下午,2021首届中国抚州文创生态大会暨第十八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之平行论坛二:创意内容培育与数字产业创新驱动在抚州召开。本场论坛由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张辉教授担任议程主席,以“数字经济与创意融合”为主轴,产学研精英人士汇聚一堂,以主题演讲与圆桌会议的形式展开充分讨论、尽兴交流,思想的火花在这里迸发。

当前,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数字技术飞速发展,催生了创意产业的新环境、新挑战、新机遇与新业态。“十三五规划”中将数字创意产业确定为国家五大支柱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十四五规划纲要也提出,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壮大数字创意产业。文化与科技的融合不断提速,有力推动了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但同时,作为正处于成长期的新兴产业,机遇与挑战并存、潜力与风险并驾齐驱。

在数字与文化深度交融、产业发展日新月异的背景下,时刻保持对时代机遇的敏感、对前沿问题的洞察以及对微观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转变的把握,是坚持真理的要求,也是相关学者、专家、行业从业人员的社会担当。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张辉担任议程主席 

在本场议程中,嘉宾们分享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的文化创新的成功实例、探寻数字技术与文化创意产业深度融合的有效路径,并且就如何以新兴数字技术促进文旅产业创新发展与转型升级、如何培育好、利用好数字创意产业的新现象与新生态,巩固技术创新优势以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扩大软实力和文化影响力,最终助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等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和交流。

在论坛上半场主题演讲部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副主任刘建兴,文化和旅游部科技教育司原司长、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孙若风,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花建研究员,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主任吴必虎教授,九三学社中央研究室副主任王汝芳,上海交大-南加州大学文化创意产业学院党总支书记兼院长张伟民教授,抚州市大数据中心主任侯智军分别发表了精彩演讲。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副主任 刘建兴 演讲PPT画面

刘建兴副主任发表了以《“十四五”数字经济建设》为主题的演讲。他结合自身多年在国家发展战略、数字经济与“一带一路”建设、国际产能合作的研究经验,介绍国家“十四五”规划中有关数字经济建设的内容。刘建兴指出,十三五时期我国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带动了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创新、经济结构优化和社会服务的普惠,进一步提高了政务水平。未来,更要加快数字建设的步伐,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进公共服务智慧城市和数字乡村以及数字生活,营造数字化发展生态,从营商环境、网络安全、全球规则治理等方面合力营造良好的数字化发展新生态。

 文化和旅游部科技教育司原司长、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 孙若风 演讲PPT画面

孙若风主任带来了《文化融合遇上互联网融合》的主题演讲。他指出当前文旅产业围绕着文化形成了由内而外、由远及近的融合。首先,文化和旅游的关系是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文化和旅游最重要的共同点就是审美,文化和旅游都是用知情意的方式去感知对象,这就是文化和旅游在体制上走到了一起。其次,文体康旅融合顺应了今天中国老百姓对提高生命长度,加大生命宽度和提升生命质量的要求。此外,文化与相关产业融合包括了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两个驱动。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恰恰是要把文化艺术的元素融入相关行业之中,让产品和服务实现物质性与精神性、功能性与审美性的统一,为生活充实更多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因此,当下更应该推动文旅融合与互联网融合携手共进,促进文化与互联网融合,变自发为自觉,形成新的跨界效应,用融合创造中国人的美好生活。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花建 演讲PPT画面

花建研究员发表了以《培育数字文化产业新业态》为主题的演讲。他围绕数字文化产业新业态展开了三点想法。首先是全球经济接连遭到重大挫折后的复苏,让数字经济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其次,数字经济潮流影响下,在政策层面、产业发展战略层面都以数字经济来为文化产业提供强大的动能。最后,发现新蓝海,开掘持续迭代新赛道,从数字经济出发大力开发数字数据,培育新兴业态;从消费需求出发,重组产业链;从平台建设出发,打造新增长引擎,推动各种新业态的建设。

北京大学城环学院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主任、教授 吴必虎 演讲PPT画面

吴必虎教授发表了以《剧本化旅游吸引物:从线上电竞到沉浸体验目的地》为主题的演讲。他指出,因为疫情原因,文化行业和旅游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数字艺术等如何与旅游业结合起来,成为了行业从业者亟需思考解决的问题。当下电子竞技成为了一种广受年轻人欢迎的新行业,呈现出场域化、吸引物化、目的地化的新特征。首先,游戏行业+旅游吸引物的模式开创了行业的新业态。现今流行的如密室逃脱、剧本杀等,均呈现出沉浸式真人RPG(角色扮演游戏)的特征。其次,情感服务+社交场域催生了新的体验场景。同时从大数据中来看,沉浸式旅游体验比较依赖于大都市消费市场,属于大都市消费导向性的业态模式。未来,剧本化+文旅将从景区、民宿、团游、博物馆、剧场等不同场景出发,构建新的文旅发展方向。最后,剧本化目的地建设,需要艺术提供灵感,需要科技赋能呈现,需要混合多种产业需求进行高效资源配置,需要融合地方语境合理设置竞争门槛。

九三学社中央研究室副主任 王汝芳 演讲PPT画面

王汝芳副主任发表了以《数字经济:趋势与建议》为主题的演讲。他首先介绍了数字经济的发展趋势:一是数据资产化促进平台智能化、服务产品化和创新敏捷化,从而实现从数字化到数智化的转变;二是反垄断、数据保护措施不断加强,从国家战略来审视经济发展,将推动从野蛮生长到规范发展的锐变;三是随着流量红利消失和资本无序扩张被遏制,技术创新将成为创业主流,从而实现从模式创新到技术创新的涅槃;四是,在万物互联时代,互联网的巨大机会将从消费互联网转到产业互联网。然后,他在分析创新高地中关村、改革先锋深圳和贵阳大数据等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要发展数字经济就要完善创新创业生态、打造区域协同园区集聚的产业高地。最后他针对抚州发展,从构筑区域经济圈创新节点、创造改革引领优势、建设高端产业园区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上海交通大学文创学院党总支书记兼院长、教授 张伟民 演讲PPT画面

张伟民院长发表了《文创的数字化发展趋势与人才培养》的主题演讲。他从上海最新的文创产业数据出发,指出当今形势下,技术、管理和艺术跨界的实践型人才是产业未来发展的相当重要的人才。同时以上海交大文创学院的实践为例,从充分突出国际化、学科交叉、产业导向的培养特色,强调数字文创培养方向,到学院建立大量数字化相关实验室,围绕数字化打造教学科研平台,再到打造产业关系矩阵,积极与企业进行双向互动,达成与产业界密切合作关系等方面,充分介绍了上交大的经验。他认为对人才的培养,一定是面向未来的,是为未来培养人的,我们的学生必须要能够适应未来的发展。

抚州市大数据中心主任 侯智军 演讲画面

侯智军院长发表了《抚州数字经济发展》的主题演讲。他谈到抚州非常注重数字经济的发展,在2015年就把现代信息产业作为重点产业。近年来,通过建设数字街区,汇聚品牌效应,上游积极发展数字装备制造业,下游加快精准招商,引进大数据应用企业,培育大数据产业。同时,以数据中心为核心,前端向装备制造延伸,后端大力发展智慧应用,同时打造创新平台,吸引人才提供智力支撑。抚州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将按照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的要求,在建设数字社会方面,以推动城市大脑建设为契机,以数赋智、以智助城的建设理念为引领,以便民、优政、利企、兴业的场景建设为抓手,搭建一个城市云底座加一个融合中枢系统,实现数据资源开放共享,业务运用协同联动,政务服务利企便民,应用指挥高效的城市大脑格局。

圆桌对话环节

在随后的圆桌对话环节,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创新工程首席专家、教授高宏存作为嘉宾主持,开启了“数字经济与创意融合”这一议题。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主任王一鸣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东方文艺复兴研究院院长丁方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李康化教授,上海交大-南加州大学文化创意产业学院长聘教授姜进章,山东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历史文化学院文化产业管理学系主任邵明华,北京师范大学统计学院杜勇宏副教授就本场圆桌对话环节做了议题发言。

第一个讨论话题围绕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我们面对一些什么样的机遇和挑战”而展开。王一鸣谈到我国的数字经济发展,要从现在偏重于商业模式创新或技术应用创新的层面,转向包括制度创新在内的更加综合全面的创新;谈到了数字经济发展当中各个主体要发挥不同的作用,强调企业主体的地位,尤其是从管理视角谈到了政府应该在数字经济发展当中,通过自身的社会组织优势,选择好的治理模式,打造出一个良好的数据生态环境,以推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曾宇谈到了我国发展数字经济的优势,如互联网的蓬勃发展、数据资源禀赋效应、中国模式的国际扩散效应、数字丝绸之路的建设等等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形成全球竞争力和影响力。而在全球数字经济发展面临挑战方面,他认为主要包括全球数字鸿沟、产业技术链脱钩、互联网安全、新技术的颠覆效应等等问题。杜勇宏指出在关注数字经济带来的无限机遇的同时,也要看到它所带来的垄断、资本无序扩张、数据失真和信息茧房等新的挑战。文创工作者应积极拥抱大数据,合理运用但不迷信大数据,拓展文创叙事方式,讲好中国故事。

第二个讨论话题是“在新发展格局下、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如何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优秀文化遗产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释放,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的议题。丁方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最终关键是人才。我们应按最新中央文件要求,将“大国艺术工匠”“非遗技艺传承”纳入学历教育,与在地的职业院校进行合作,以新建一流学科作为支撑,增设新专业,调整教学大纲,重新绘制人才培养线路图。本着“学以致用”的原则,在古村落中打造产教融合研学基地,孵化乡村文旅研学产业的先进模型,并适机予以推广,这方才是古村遗产可持续发展的高效解决之道。李康化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要在回归日常、融合教育的前提下,顺应数字经济发展的潮流,积极拥抱技术。技术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引擎,每一次技术进步都给文化发展带来革命性的影响。文化与技术的融合,既是新技术主动向文化领域进军,解决文化领域诸多现实问题的过程,也是文化领域主动尝试新技术,完成自己的涅槃升华的过程。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需要注重品位,守正创新。守正是前提和基础,创新是发展和升华。无守正,则创新如断线之风筝;无创新,则守正如断翅之雄鹰。

 第三个讨论话题是“5G的应用和发展改变的是否只是一个场景?整个社会现状,人与人的社会关系是否也被改变?”吴萨谈到5G新技术的介入对文旅和文创的格局会带来冲击性的影响,像抚州这类地方完全可能成为新的文旅高地。不仅是5G,新基建、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等,这些新技术的介入,会改变我们在文旅产业中的现有竞争格局,带来新的制高点。因此,要以特色文化为内在驱动,以现代科技为手段,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逐步实现文化+旅游+科技的融合。姜进章从技术和社会互动论的哲学角度出发分析了当下我们如何用5G的哲学思维看待发展格局的问题。他指出,当下5G技术的应用与社会生活的互动越来越频繁,呈现出传输的超高速率,通信的超低时延和连接的超大规模的三大技术性能,和两个特殊能力——网络切片和边缘计算。因此,人们要认识到5G的核心是让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更有效的发挥作用。一是互联网本质是人类生活的时空间的重组,特别是流动空间生产的重要性,认识到在互联网时代实体与虚拟的联接、交互与融合——让人们进行超实体的思维与行。二是大数据的本质是让一切物质可计算,越来越逼进可知化和确定性,从而将物质的联系、变化和发展进行量化,将过去、现在和未来结合——让人们超当下的思维与行动。三是人工智能的本质是拟人化的思考、行为与智能自主系统,实现从追求智能机器到高水平的人机、脑机相互协同——让人们超人类能力的思维与行动。

高宏存在圆桌对话总结环节表示数字经济与创意融合是时代的命题,在今天去探讨在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中华民族的历史和优秀文化遗产的转化与发展、新技术应用对于整个社会的影响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数字经济发展要通过生态创新、制度创新来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同时也要警惕随之而来的社会问题。在人才培养方面,尤其要注意用产教融合的方式来推动人才培养体系,在推动传统文化数字经济发展的潮流下,利用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新的文化生态,为新的文化品牌创造价值。


议程主席张辉在论坛总结发言中提到,数字经济对我们各行各业的渗透和融合已经越来越深,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之间的相互影响也越来越深刻。数字经济正在深刻影响我国和全球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未来的中国可能更多的需要利用巨大的市场反哺数字经济底层核心技术的研发,通过产业数字化来助推数字产业化的升级换代,走出一条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不断创新相互融合发展的道路。当然,无论是数字经济还是文创产业,归根到底还是人才竞争问题,由此我们和国际的竞争,一定要在数字人才培养问题和人才的有效利用上下大功夫。数字经济和创意的融合发展有着美好无限的可能,随着数字技术的日新月异,数字创意的双向赋能可以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持续提供新动能和新的创新点。同时,数字经济也是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一个重要契机。未来数字经济的发展,势必会推动产业不断的转型升级,加快高质量发展进程,助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邮箱:fici@fici.org.cn 地址:北京大学燕南园51号 邮编:100871 备案号: 京ICP备1003376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