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图文]李永求:当下韩国华语电影市场并不景气
作者:魏金金 来源:中国经济网 时间:2016/1/11

中国经济网北京1月11日讯 (记者 魏金金)“当下,韩国华语电影市场并不景气,要把韩国观众聚集在银幕前观看中国电影,首先还是要拉近与观众之间的距离,提升其对中国电影的评价”在1月9日召开的2015年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召开期间,韩国全球文化产业学会会长、韩国外国语大学教授李永求就“中国电影进出去(韩国)”这一问题这样谈到。 

 
韩国全球文化产业学会会长、韩国外国语大学教授李永求 中国经济网记者魏金金/摄

就当前中韩电影交流,李永求结合当前韩国电影消费市场的发展现状谈到,韩国人喜欢看电影,且愿意掏钱去电影院消费电影,近年来随着观影人数的不断上升,韩国电影市场随之扩张。就每年韩国电影放映的外国影片数量而言,当前的韩国电影市场对外国影片保持着开放包容的态度。“2014年底,中韩两国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在经济文化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也日益紧密。这对中韩电影产业而言,也是一个机会”。
  期间,李永求介绍到,华语电影进入韩国,最早可追溯到1956年。当时的香港电影、港台武侠小说等大众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填补了"中国文化"的空白,丰富了韩国大众的中国想象。这在一方面拉近了韩国大众与"中国"的距离。伴随1992年两国正式建交,第五代导演吹响了中国电影进军韩国市场的号角,如《边走边唱》、《秋菊打官司》、《活着》等作品开始逐渐走进韩国视野。进入21世纪后,韩国市场的华语电影格局逐渐呈现出较大的变动,香港电影风光减退,内地电影逐渐发展,台湾电影也开始在韩国暂露头角。加入WTO后,中国电影产业在"内推外压"下快速发展,中国国产大片频创国内票房佳绩。随之也带动提升了韩国地区上映的中国电影数量。与此同时,视频网站、IPTV等数字化媒体日趋多样,在线网络收看中国电影的韩国受众随之越来越多,这在客观上也丰富了韩国受众影视多样化的选择与观看需求。
  据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频道记者了解,一直以来,发行公司对影片银幕的数量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李永求现场坦言,此前引进中国电影的大部分公司大都规模较小,相对零散,且没有形成体系;而乐天、希杰、N.E.W.等韩国本土负责发行海外电影的公司则把精力集中在本国电影和好莱坞大片上,对中国电影的发行并未显现出浓厚的兴趣,“毋庸置疑,银幕数和上映次数左右着票房成绩,银幕配额多,上映次数多,观影人数也会相应增多,票房自然也会上升”。
  除此之外,播放次数与上映周期也有很大的关联。李永求谈到,韩国电影市场票房排名前十的外语电影,其上映周期一般在两个月以上,而中国电影的上映时间一般是两周,最短1天,最长也不超过1个半月。
  相关数据显示,尽管在韩国地区,中国电影观影人数占华语电影观影人数的比重虽大,却由少数影片左右。与此同时,当前中国电影观影人数占外语片观影人数的比重极少,近3年的时间里尚未达到1%的市场份额,占全体电影观影人数的比重更是少之又少,未到1%。“当下,韩国华语电影市场并不景气,要把韩国观众聚集在银幕前观看中国电影,首先还是要拉近与观众之间的距离,提升其对中国电影的评价。因此,电影的类型和内容极为重要,即用什么样的中国电影去打动韩国观众”李永求现场这样感慨道。
  李永求强调,电影引进环节十分重要,提供什么样的影片供对方(韩国本土电影发行商)挑选更是关键所在,“名导明星大片、国际获奖作品、中韩合拍片以及反映现实生活的影片应该是核心。从文化传播的角度来看,应该多给韩国观众提供描述当下生活的影片,丰富和完善他们脑中的中国形象”。
  在国际化传播推广方面,李永求表示,目前韩国视频网站内含的中国电影资源相对欠缺,因此国内电影从业者可以尝试VOD的方式对中国进行推广,“如何构筑有效的流通渠道,则有待摸索”。除此之前,中国电影应该充分借助国际电影节来进行跨国影视文化的宣传推广,“在韩国,除了釜山国际电影节以外,还有富川国际科幻电影节、全州国际电影节、亚洲国际微电影节等众多电影节。不妨多多参展,给韩国大众提供更多接触中国电影的机会”。李永求补充表示,在这个过程中,电影翻译同样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在李永求看来,中国电影走出去,从经济的层面来看,是推动电影产业发展壮大之举;从文化的层面来看,是推广中国文化和价值理念之举;从疏通的角度来看,是增进中国与世界人民之间相互了解之举。因此,中国电影走出去,意义深远。

(责任编辑: 成琪 )

邮箱:fici@fici.org.cn 地址:北京大学燕南园51号 邮编:100871 备案号: 京ICP备1003376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