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参会报名:
  • (010)62767249-606
  • 合作咨询:
  • (010)62750097-605
  • 媒体报名:
  • (010)62757216-620
嘉宾演讲
圆桌对话

王国华:我有三点体会,今天讨论已经进行了第三年,今天李校长的主持非常卓越,表示感谢。第二,我认为我们这个讨论很有必要,但是是不是要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要按这个模式来办这个学科?我觉得不见得。中国现在最大的一个弊端之一就是高等学校太统一化,你就要按你的思路办。我王国华当这个系主任就按我的模式办,真正个人老师的风格不一样,资源体系不一样。所以我觉得我们国家高等学校要解放,就是充分相信每一个教授,他拿到这个学位,他就按照这个专业办,不要强调一体化,都是教育部一个统一模式,都没用,这是第二个观点。第三个观点,每一个学校办文化产业专业,我觉得都要根据它的师资,它的地域条件和它的空间条件,没有这个条件你强求深圳来学北京,让深圳学澳门,不可能的,各个地方有各个地方不同的特点。

最后我对博先生刚才讲的那个我有不同的看法,柏先生说不要跟实践结合,文化产业我个人的理解它首先是产业。我们过去把文化太多地作为意识形态,今天又过多地作为挣钱的工具,这个都过了,当然我觉得要跟产业结合,不跟产业结合,没有实践经验没办法谈。我在清华、北大、中央党校讲课的时候,很多老师讲理论的时候他们不听,因为他没有产业经验。专家学者跟实践的结合我认为是第一要素,谢谢。

夏瑛:非常感谢,非常荣幸有机会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我本人是在浙江大学工作,因为多年一直从事中日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工作,也有很多感受。由于杭州市是从2005年开始承办广电总局的中国国际动漫节,我在从事中日交流的过程当中,也是从04年开始关注这方面的情况,重点也就关注研究日本的动漫产业。因为大家也知道,日本是动漫强国,它这个强来自于其实它有丰富的人才,和这个有关,所以自然的就考察了他们的这种动漫人才的培训机制、产业结构等等。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首先我跟国内的学校也好,跟企业的交流当中,有很多的担忧,因为动漫产业是我们文化产业很重要的一部分。现在我们动漫教育的情况,比如2000年之前可能只有两三所学校有动漫人才教育,因为国家的重视。教育部的统计说,2007年那个时候就有400多所高校开了动漫课程,有1000多个相关的专业,在校生据说07年已经达到46.6万。另一方面我们从企业这边又得到一种叹息声,说我们现在找不到合适的人才。这就是一个矛盾,也是很让人担忧的。

我这些年深入和日本的动漫产官学界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以后,我也兼任他们一所学校的研究员。希望通过我的一些研究或者说一些实践,能够找到一些对我们有借鉴的,我们当然不能完全搬用他们的方法。

再简单介绍一下他们大致人才培养的方式,就传统的日本动漫人才培养其实不主要是靠高校,传统的他们一个是职业的教育,他有职业学校,然后再加上企业内部的教育,叫OJT。这种教育,实际上他强调的这种传统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包括他电影的导演、制片等等都是这么带出来的。近30年来,尤其是90年代以后,由于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加上全球化的、网络化的这么一个大背景下,他们也越来越感觉到这样的人才培养方式,传统的培养方式已经不适应现在的这个产业需求了,所以一下子他们很多的高校开始进行动漫人才的培养。他第一所大学开设动漫相关的专业是2000年的时候,日本京华大学,在艺术系下面开设了漫画专业。在2006年,这个专业升级为漫画系。它的动画专业是从2003年的时候,第一所叫东京工艺大学,也是艺术系下面开设出来的。同样另外一所大阪的通信科技学校,它是2003年开设了数字游戏专业。这以后,也是像我们一样,一下子发展了很多。

我这边想特别介绍一所学校,叫数字好莱坞大学,它是94年开办,原来是企业,像我们的培训学校一样,然后到了2004年的时候,由于日本当时的首相为了推动动漫外交,就特批了这所学校开设,号称世界上唯一第一所数字内容管理的研究生院,然后再开本科的。这个学校的培养方式是产学结合非常好,他开设的专业就是陈老师介绍的,他们非常跨界,他强调的是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课。基础分为入门的,知识性的,能力性的。他就强调技术、艺术和商业的结合,这个是贯穿他所有课程的。谢谢。

皇甫晓涛:文化产业学科体系建设非常之重要,去年我跟王国华老师也在这儿主持了论坛的议程,这个成果也在上海的学术月刊开了一个专栏,在第八期,详细不多说了。在这里我先说两个问题。柏老师说的反思,国家目前文化学科建设处于三无状态,没有身份,没有制度,没有标准,这是不行的。恩格斯说,一旦社会产生对某种以后的需求,将比办十所大学推动这门学科的前进还要快。我们这个文化没有一级学科,我们总在呼吁这个问题文化产业。第二个,理工科都有工程院士,我们没有,国家制度缺位。第三,国家各种重点实验室里没有软技术,重点实验室缺位,版权技术是复杂性的技术。

第一部分

当代文化的知识生态与文化创新的知识革命——文化产业学科体系建设与文化教育学科体系发展的人文社会科学重构

文化:泛科学范式的人文类型与知识总和

一、文化: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情感方式与表达方式的科学范式,修辞工具与书写工具

Back  [1] [2] [3] [4] [5] [6] [7] [8] [9] [10]  ... Next  >> 

地址:北京大学静园一院213室  邮箱:fici@fici.org.cn  京ICP备10033765号  管理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