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演讲
李凤亮:跨界融合催生文化产业创新人才
作者:未知 来源:新浪财经 时间:2012/1/10

首先对于为何跨界,这个并不存在很大的争议,因为文化产业的人才确实需要复合型的培养,需要打破学科、学员、学校与社会间甚至是国境的壁垒,光打破一个学院间的壁垒就非常难,现在大家都是来的文化产业研究院,打破学院之间是非常困难的。四跨,跨科融合,强化打通,校企结合,打通实践,跨校联合,协作的问题,还有跨界结合共享的问题,本科专业,经验积累,争议犹存,文化产业管理本科内涵困境,文化产业牵扯到很多的方面,包括传播学,涉及到不同的学院,从04年中国大陆开始本科,在旧的目录里面是在公共管理里面,后面有一个S,这个S就是试办的意思,今年5月份刚刚修订的新的专业目录里面,是把它从公共管理里面调到了工商管理类,可以说管理学和一的学位,但是依然是试办的专业,对它的属性怎么样,还在摸索的阶段。

我个人提出一个概念,由不同的文化产业门类专业构成虚拟本科概念,我个人不太赞同搞文化产业管理的本科,这是一个巨大的神话,非常难操纵,曾经设想过这个问题,所谓的门类专业,由传媒、传播、设计学、美术等等各个具体的门类的专业构成了一个虚拟本科,这个来讲这是我们文化产业本科人才培养非常重要的路径。同时应该着重发展文化产业管理的第二学士学位,这是非常重要的,跟我们文化产业的人才的复合型的特征非常的吻合,比如说学电脑、计算机、软件的,你来学一个文化产业的管理,这个文化产业的管理是不是一定要开在管理学院,也不一定,本科阶段这是重点发展的。前提实现一个校内自由先科,完全学分制,就是学生我学这个专业,我想学另外的课程,我有充分的自由,但是在很多的学校并没有真正的做到这一点。

对于硕士生来讲我们提倡跨科际的招生,多学科的营养,不同硕士专业的特色化教育,MBA工商管理,文化创意产业管理,艺术学理论,艺术管理,新闻传播传播学,传媒经济与文化产业,文艺学,创意产业与文艺管理,知识产权法,创意版权保护。因为创意版权的保护实际上现在是我们文化产业发展瓶颈的问题。

在博士这个里面,提倡跨科际招生,多学科营养,人才少,着力在文化产业政策完善方面发挥作用,通过学养和经验的积累区考虑文化产业的战略性问题,发挥高学历、宽视野的优势,能从具体的行业挑出具体门类,做一些国内外文化产业的比较研究。这是一个跨界的图片。

第二,校企结合的问题,强化实践。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性,实践实训教学的重要性,课程设置的实用性,始建于理论并重。本科,基础课程、核心理论课程,文化产业基础理论、艺术学、美学、传播学、管理学方面,应用性课程,品牌管理、制片人管理、广告管理,实践实训。博硕士,结合相关专业,突出个性特色,强化调研实训和项目参与相结合,实用课程,文化产业园区管理、文化产业创业教育等。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返回研究院首页  地址:北京大学静园一院213室  邮箱:fici@fici.org.cn  京ICP备10033765号  管理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