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文化产业学科跨界交叉引来专家学者热议
作者:王乐 来源:文汇报 时间:2011/1/24

尹鸿教授分析,文化经济学、文化管理学、文化创意学可被视为三个圆,文化产业学就处在它们共同的结合点上。“作为交叉学科的文化产业,决不是被交叉学科的‘物理相加’,而是相互融合的‘化学反应’——立足于结合点独立建设,而不是重新或重复建设所有与文化产业相关的学科。”

需要多元化培养人才

“我们想象不到,海外一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较好的国家,相关人才并不是高校培养出来的。”浙江大学数字娱乐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夏瑛研究员,多年来从事中日间经济文化交流工作,本身也兼任日本学府的研究员。她告诉记者,日本是动漫强国,这源于丰富的人才支撑,而传统人才培养方式,更类似于职业教育。在职业学校教育基础上,辅以企业内部教育(师傅带徒弟式实训)培养相关人才。

“随着数字化技术发展,加之日本首相力主动漫外交,日本越来越意识到传统培养方式也许无法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不少高校开始培养动漫人才。”夏瑛研究员说,培养主体虽成了高校,但产学研结合的传统仍完好保留。不仅强调基础课、专业课与实践课并重,就是在基础课阶段,还细分为入门类、知识型、能力型等不同内容。

反观国内,动漫产业人才教育发展“飞快”,毕业生数量激增,企业却依然难觅合适人才。据统计,2000年之前,国内仅两三所学校开设动漫人才教育方向,而至2007年,开设动漫课程的文化产业专业高校就达400多所。“毕业生似乎产业经营、管理、技术啥都懂一些,但实践能力却很弱。”

“国内高校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的问题在于,很多学生在具体专业方面几乎一窍不通,制作、创造、管理都不行。没有专业性的基础,如何谈得上更高层次的交叉融合?”尹鸿教授直言,这恰恰是“物理相加”的直接“后遗症”。

深圳大学副校长李凤亮教授提出他的观点,正因为文化产业从业人员需具备知识的交叉性与综合性,所以在本科阶段单独设立文化产业专业,似乎并不合适。“文化产业是应用型学科,实践性强,本科阶段培养学生某方面专业基础很关键。为何不能尝试在其他学科下设立分支专业,将相关方向做精做专呢?”在李凤亮教授看来,文化产业学科应主要面向研究生。硕士重实践意识培养,博士属研究型人才,偏向学术意识,包括熟悉基本研究工具、扎实的研究基础、国际性视野等,在此基础上从事文化产业战略性问题研究。

专家分析,文化产业人才分为三类。制作和生产人员,应由技术性、专业性院校培养;创作人员,主要由艺术院校和综合高校艺术学科培养;而经营管理策划方面人才,必须通过综合高校研究生阶段培养。“然而,现在却是所有层次的人才,都由大学本科4年一股脑儿生产,这怎么可能让人满意呢?”

上一页  [1] [2] 

返回研究院首页  地址:北京大学静园一院213室  邮箱:fici@fici.org.cn  京ICP备10033765号  管理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