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演讲
彭中天:守文化之正出经济之奇
作者:未知 来源:新浪财经 时间:2012/1/13

回顾2011年,六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文化体制改革,解放文化生产力已成为当前的重心工作。各地纷纷成立的61家文交所,这是积极响应的一个民政。国务院38号文下发,各地文化资产证券化的创新全面降温,通过热与冷的背后如何认识,如何从容应对。这是不能回避的问题。其实热有热的道理,冷有冷的理由,是一体两面,一面是关乎未来,一面是基于现实。

所以我今天就围绕什么是文化经济,为什么是文化经济,文化产权交易所是什么,文化产权交易所将在文化经济的发展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这四个问题展开。提起文化产业这个概念,大家耳熟能详,文化产业很容易误入文化产业化,这显然不准确,文化的产业化并不成立,文化本身文化产业化,是讲文化的庸俗化,广义来说,文化是一种要素,是可以对任何经济形态进行嫁接与渗透,若将这些产业都称为文化产业未免过于宽泛,我历来主张文化经济的提法,文化经济高于文化产业,产业是任何时代都有的,文化产业的提法容易让人理解为是工业经济范畴下的一个门类,而文化经济是相对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这样一个历史的跨度,实际上它是想取代工业经济的新经济形态。文化经济是文化的经济化和经济的文化化,两者之间互为转化的一种经济现象和发展规律,文化经济是以文化为资源动力的生产活动,是生活对象化的伟大实践,是从简单使用价值的开发到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求的二元价值的积极探索,是狭义经济学到广义经济学的探索,成为高新科技和房地产之后引领发展的新的财富性标志。

而为什么是文化经济,人类历史经历了漫长的农牧经济,工业经济,1860年的工业革命,人类与科学和资本作为手段,这一百多年创造的价值是人类历史的总和还多,但是我们要看到,它所消耗的资源是我们亿万年蕴育的自然资源,它不可持续,它会打破人与自然的和谐,可能会导致人类的万劫不复。

因此,以消化自然资源为基础的工业经济已经走到了尽头,人类需要新的社会经济形态取而代之,文化经济恰恰是疼痛节约自然资源,降低消耗,又能极大满足人的心理需求,提升人的幸福指数,这就是人文化经济登入历史舞台的必然性。经济层面看,我们的高额外汇储备,我们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些都是虚的,第一,出口创汇跟GDP的增长是以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污染为代价,人口红利为基础,缺乏对污染环境补偿的计算,第二,绝对值增加,购买力下降,我们今天的三万亿外汇储备和当年两万亿外汇储备,同比购买黄金的数量是下降的,以经济学而言,货币是带有政府信用的购买力,必须与可购买的商品相对应,一旦失衡,货币就是废纸,当你只有找到不断人们所需要的商品,货币才不会贬值,所以国与国的竞争是比存款和比GDP,从未来看是找到自己独特的优势资源,并源源不断的转化为市场的商品的能力,这种能力代表着未来的现金流和未来的财富。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返回研究院首页  地址:北京大学静园一院213室  邮箱:fici@fici.org.cn  京ICP备10033765号  管理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