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如何满足广大群众日益高涨的精神文化需求
作者:佚名 来源:合作与交流 时间:2011/9/9

第四,中国文化走出去,应该特别重视向国际社会介绍我国当代的文化和艺术经典。前面提到国际社会的朋友迫切希望深入了解中国文化内在的东西,特别希望了解中国当代文化的真实的面貌。一些国际朋友说,他们对中国古代文化多少知道一点,但对中国当代的文化几乎什么都不知道,也就是说对于国际社会来说,中国当代的国家文化形象不清晰、不突出、不强烈。西方国家还有少数人士出高价收购和渲染某些丑化中国形象的作品,造成国际社会对中国形象的误解,他们的目的是损伤中国文化的吸引力,也就是损伤中国的软实力。这是一个大问题。

我们在介绍和传播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同时,要特别关注介绍和传播我国当代的文化经典和艺术经典。我们是否可以提出一个中国当代文化或中国当代艺术的概念,这种中国当代文化和中国当代艺术,它体现我们的文化精神、文化理想,反映整个时代的。我们要运用国家的力量,同时通过学术界和文化市场向国内广大学者和国际社会推荐介绍一批又一批这种当代的文化经典和艺术经典,以及当代的文化大家和艺术大家,这涉及我们向国际社会展示我们当代的国家文化形象的问题。我想这应该成为我们“十二五”、“十三五”文化发展和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21世纪前30年或者前50年的文化战略,当然不限于以上这四个方面的问题,但是我觉得这四个方面的问题确实是战略性的问题,值得我们深度关注,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谢谢各位。

人物链接:

叶朗,1938年10月生,浙江衢州人。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哲学专业,1986年9月起任教授,1993年10月起任博士生导师,2005年1月起任“北京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现为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以及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主任。同时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高等学校哲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兼高校美学研究会会长,北京市哲学会会长等,曾为第九届、十届全国政协常委。主要著作有《美在意向》《中国美学史大纲》《中国小说美学》《现代美学体系》《胸中之竹》,主编《美学的双峰》等。l990年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2001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上一页  [1] [2] [3] [4] 

返回研究院首页  地址:北京大学静园一院213室  邮箱:fici@fici.org.cn  京ICP备10033765号  管理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