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龙对话一:特色文化城市与资源提升

魏鹏举:文化发展、城市发展都需要好的政策。政策如何做到既不缺位,也不越位,在文化发展和城市发展方面尤其重要。下面留点时间给在座的提问。最后用一点时间请各位从特色资源发展和特色文化城市的发展二者互动的角度,各位总结一下自己的观点。

Christian Scheib:关于文化城市和文化资源,您说了,刚才我也听到了,说到了一些文化的传统,我们所利用的都是很好的资源。未来的发展,城市的品牌的塑造,这是我们需要考虑的。在考虑未来的时候我们也需要去使用城市以前的文化传统,这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传统和未来要结合。我们在文化建设的时候,不管是视觉文化、视觉因素,还是表演的艺术,我们都要将传统和未来相结合。另外,我们讲到文化的发展和文化产业,包括我们会去使用一些高科技,和高科技的产业相结合,所以我们需要着眼于未来。

魏鹏举:他提到:特色文化资源、传统文化资源、城市品牌、文化与科技的融合,这些是非常重要的。谢谢Christian Scheib。下面有请曹总。

曹小宁:文化让我们的生活更丰富,文化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我们的项目旨在提高首都人民幸福指数、传播中国文化,提高我们宜居和幸福度,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

孙健君:特色文化资源的文化价值,市场价值和产业价值是决然不同的。北京有太多的具有高度文化价值的文化遗产,不等于它有市场价值,更不等于它有文化产业价值。举例说北京两百多个庙,故宫博物院毫无市场价值,毫无产业价值,是赔钱的,是需要供起来的庙,是不太适宜市场经营的。上海只有一座城隍庙,居然它的旅游消费比北京高得多。所以文化产业必须依赖于创造特色的消费业态,不是简单的利用所谓传统文化地标型的东西。

李国平:我们现在处于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我想强调两点:经济的文化化、文化的经济化,这两点会贯穿整个的发展过程。比如说,我们也不可能刻意说按照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来算你们这个地方旧的文化。中国的大城市、中小城市,各个地方有不同,但是各个地方的发展模式是不一样的。有的地方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增加了科技含量、增加了文化的内涵,我们觉得这也是一种成功的模式,但是另一方面,我们如果说有很多的文化,有很多的创意,创意如何的经济化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说这个城市的文化资源比较丰富,或者说创意很多。如何使创的物质化是非常关键的。这样我们才能形成一个创意的市场。这个时候在区域发展里创意性的产业才有可能占到更多、更大的比重。当然我们还不能忽略的,就是我们整个的外部消费环境和我们所处的发展阶段。十八大也讲,我们还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在一个特定的地区创意市场都没有完全协调的时候,大家都搞剧场,都搞剧院、都搞影院的话,如何来提升消费?我们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和发展所有的新兴产业是一样的,不能过于求急,慢慢来,水到渠成。当然如果我们能从政策上推进加速,会利于这个行业整体的发展。当它变成一个产业时,肯定会是一个非常新兴的产业。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有长项,也有劣项。长项是有新的消费者。劣项是在对传统市场本身的渗透过程中,需要有一个怎样的创造性方式来开创这个市场。所以如何把创意产业链拉长,以及整个创意空间的再造,是一个更大的问题了。但是无论如何我相信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国不能永远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要走到中级、高级阶段,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前景应该是比较巨大的,但是不能急于求成。要按部就班、脚踏实地的来推进。但愿这个过程中不会出现粗制滥造。像维也纳这样,重要的不在于有它多少高楼大厦,重要的是它的音乐,它本身的价值。

陈双:我的观点是两手都要抓,一手是市场化的文化,这一块要用产业政策刺激,让它多样化,推动很多创意,很多项目的发展。市场化、多样化地激发每个人的创作能力、创意能力,让市场化更丰满,这是一方面。第二,我们要抓公共文化,基层的群众性文化。群众性的文化活动,让每个街道、每个老百姓都能唱起来、跳起来、乐起来。大家看到马路上经常有老头、老太太,老年人群体在唱。我们也关注这个,我们想让他们更多的享受文化、享受娱乐。在这方面我们要加大投入,一个叫拉高,一个叫保低。这两手政府部门要全力抓好,为未来市场化的观众提供很好的基础,把提高市民整体文化素质。

魏鹏举:有个性的人才是可爱的,有特色的人才是可亲的,今天大家非常简短的发言使得我们这一阶段的沙龙非常有特色。非常感谢各位听众。感谢各位嘉宾!

2013年第十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秘书处
参会咨询:杨丽伟 62767249-606
媒体咨询:汪卷 62757216-618
地址:北京大学燕南园51号
邮编:100871
传真:86-10-62757883
邮箱:fici@fici.org.cn
京ICP备100337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