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六:文化创意融入地方特色产业的推手——展智创意策略设计公司

李凤亮:深圳经过三十年以后,现在也在从初期的代工生产、科技创新向创意型的城市再发展。最后我们有请台湾暨南国际大学餐饮管理学系的林昱成教授发言。

林昱成 台湾暨南国际大学餐旅管理学系 教授

林昱成:台湾有很多的旅游地区。这是一个小小的商圈,是我们这两年来慢慢知名的商圈。新出的商圈和其他的商圈是不一样的。常规的商圈是有资源、资本、大山、大海大湖。这个新出的商圈什么都没有。怎么把它包装成一个观光的地方呢?

它的契机是一个文化创意这个概念的兴起,加上台湾政府的补助,慢慢提倡法制化。相关的政策建立之后,02年商圈设立了。他在做品牌的推广。设立的时候他是有几个步骤的。第一,在这个环境里面,大家对这个地方要认同,他建立的不是一个单独的商品品牌,而是一个商圈的品牌。大家有了共识,我们要建立什么样的品牌,品牌概念出来之后,慢慢的软体、硬体的建设就要进来了。

我们拿新社的个案来跟各位介绍。当他进入到新社的时候我们知道未来是什么样的走向,新社是从传统的农村转向休闲产业。在这个步调之后,慢慢的就是要逐步的建立他新社的商圈的品牌。他会发现在这里居住的人民有几个特色,喜欢在山中一样的梦境,喜欢这里是一个幸福渡假的地方,因为他是一个偏远的地方,因为他是一个人烟稀少的地方。他只是一个比较荒凉的地方,我们怎么把它的国度建立起来?借用花海的方式把它建立起来。慢慢他们从访问、调查、归纳出在新社的居民的品牌故事。以这两个小朋友为例,她们就是两个人寻着梦想苦守在一个山里面,打造了一个薰衣草的森林、薰衣草的国度。是这样一个方式、这样一个梦想、这样一个支持,让这些人待在这里。他们慢慢的去建立他的品牌故事,他的品牌主张就去归纳出来,他们的认同是在这里我们的生活步调会很缓慢。在台北我会不自主的越走越快。这样一个步调,你在这里可能会很享受。还有一些健康乐活的方式,这里是幸福的部分,梦想的追逐。大家在这里喜欢慢慢放松,希望大家来到这里的时候可以慢慢的走,有徐徐的风,有萤火虫。有一些人到这里是因为他需要一些健康,因为之前的工作、之前的环境让他没有好好的享受这些健康。所以有人到这边来希望他过健康乐活的生活。刚才那两个女孩子追求的是幸福、浪漫的理想。在品牌主张里面,他们用了这三个:缓慢、健康乐活、幸福浪漫去建设她们的商圈品牌。如果你的生活是这样一个方式,缓慢、健康、乐活、充满了幸福,你会不会微笑?所以在商圈里面他们的行为特点就是微笑。到这个地方来,你就会看到大家是一个满足的微笑。我们在新社会把它标准化,他的所有的商圈的识别都是用一定的比例,一定的符号,有他的概念在里面。为什么要这么做?是因为有时候你的一个商圈的理事长、主导、领导人换的时候,他可能会有不同的概念、不同的品牌主张。可是当你把所有的概念统一化。你的标志统一化的时候,不管你的领导是谁,你可能会做的事情都是一样的。因为你的品牌概念会被深植在人心里面,这些品牌概念不会被改变。新社播种的就是香菇,他有香菇王子、花仙子等吉祥物。

再看看新社发展历程,他把整个公司分成三个阶段,魅力化、品牌化、国际化。

魅力化,没有资源、没有资金、没有大山大海,你怎么让大家认识这个地方?第一个他们要做的就是引进所有的花海,因为他们有田园,他们把花海的经验引进来。所以每年新社都有办花海节。我有花海吸引别人来之后,我会发现田园,可是我没有很大的目标,我也没有很大的识别度,怎里面最多的是电线杆,所以他没有所谓路名,他用电线杆。把电线杆的装饰贴上第几号的电线杆,他是什么颜色的电线杆,你说我在紫色六号电线杆,他会告诉你怎么走就是哪一个店家了。
之后就要做品牌。第一,有一些相关的折页、设计,他找相关的漫画家做设计。我们刚才提到的品牌活动是品牌主张是我要乐活、要缓慢、要健康、要幸福。台湾很多中秋节办的活动是烤肉,在这样一个品牌主张里面办全民大烤肉适合吗?当然不适合。所以他们在所办的活动里面都会围绕着这样一个品牌的主张。比如说他们办的风筝季。新社的风是上帝派来的信差,他是一个风筝季的概念,围绕着品牌主张。这是他最重要的。我们的活动一直围绕着品牌。他是一个乐活、健康的概念。所以在一些食品的部分,他们会选择跟在地的产业结合把他的乐活形象提升,也可以帮助当地的产业。他的方式就是用风车的方式,星数代表他的认证。你越多性代表你越愿意用当地健康的食材。这里的目标,我们在产业里面分第一、第二、第三级产业。这样的方式可以1+2+3才会成为六级产业。这也是跟国外的合作,把品牌化推到国外。还有我们刚才提到的梦想。大家到新社就是为了一个梦想,怎么把这个梦想的概念把它扩张呢?大家集资了五十万的台币,它的广告费很低,没有大量的资本投入。可是大家筹资了五十万的圆梦基金以后,这是第一届两个小女孩得到了五十万的圆梦计划以后,她们去实行。这样一个资助计划得到大家的推广,2012年已经举办了第三届。这样一个新社的圆梦计划,大部分的推广比你广告的效益还要高。50万创造的广告效益可能是几百万。接下来是大家对它的关注。大家因为这样到新社去旅游的部分,他增加的产值更是无法计算。

农民的部分除了在地食材之外,制造了一个市民农场的创新服务。让这些农民除了自己栽种,提升自己产品之外,还可以加深他的产品形象,让农民有生活上的补贴。还有栽种的部分,台湾的上班族到当地旅游就买一个小盆栽。品牌化的部分,有很多融合科技的部分,像FACEBOOK这种社群软体都会增加他的能见度,提高他的顾客群。国际化的部分是这两年来在慢慢做推广的。因为入口网站的设计,越多人知道这样一个新社的地区,GOOGLE的排名,雅虎的排名,还有国内的推广活动,国际化。除了我们刚才提到的这些plurk、微博,这些都能提高他的能见度。

整个公司在做地方创意设计,除了刚才提到的创意设计,还有一乡镇、一产品的部分,还有在做通路的经营、营销规划的部分。他主要还是在做把地方产业提升、把地方的商圈重新品牌化。

未来的挑战呼应整篇的概念,新社的总经理告诉我说他觉得最困难的是人才。创意、资讯、文化这都是一个概念,现在他最烦恼的是人才的需求。这也是今天早上会议提到的,人才的培养是最重要的。

谢谢大家!

李凤亮:谢谢林昱成教授贡献的非常有创意的案例。我们大陆这边正在提倡城镇化,把城镇化作为拉动将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过去城镇化主要是两个手段,一个是把农村的年轻人送到城市里面打工。另外一个是把外面的企业引到农村来,污染了农村的土地,也发展了他的经济。乡村里面有大量的很好、很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怎么用创意的手段、文化的手段把这种资源充分发掘主要,大陆有很长的路要走,很大的空间。

今天下午我们六个案例,六组演讲分别结束了。今天听了以后我用四个一来做总结,第一个一,是一份感动,每听一个案例,就增加我感动的厚度和深度。无论是企业家也好,还是向老师他们这些学者来讲,我感觉在分析一个个文化英雄。这些企业家他们不是一般的企业家,是有文化情怀的企业家。他们模式不一样,有的是产品,有的是企业,有的是平台,有的是概念,有的是模式。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我认为他们都是文化英雄。所以我们要向他们致敬。

第二个一,是一个梦想,两岸四地同根同种,大家都是在做一个共同的事。这件事情是让文化成为中国人身份确认的一种方式。让文化成为中华文明、中华价值走向世界的载体。我们这些产品不只是给大陆台湾自己的民众来消费的,我们还可以走出去,走到更大的世界舞台上去。尤其是第一个表演艺术的案例,是更容易走到世界上去的方式。

第三个一,是一个愿景。我们今天看到这些案例,已经存在或者即将存在我们下一期的百年文创力丛书中。

今天也给了我们一个信心,我们在商量的时候就在讲,希望把这个案例打造成一个研究、论坛,以后出版,变成一个案例库,变成一个庞大的教学和科研的共享的资源。真正的为两岸文创的研究和产业的发展提供一点助力的作用。我们也希望百年文创力能够继续办下去,能够有更多的朋友加入到我们这里面来。

2013年第十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秘书处
参会咨询:杨丽伟 62767249-606
媒体咨询:汪卷 62757216-618
地址:北京大学燕南园51号
邮编:100871
传真:86-10-62757883
邮箱:fici@fici.org.cn
京ICP备10033765号